2016年海曙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发布时间:2017-03-22 17:52:50  浏览次数:8472    文字显示: 打印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

2016年海曙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海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实施8条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完成10个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段塘闸工程主体完工。

    进展情况:新芝河、南塘河、卖鱼河、蔡家河、庙前河、王家桥河、胜丰河、祖关山河等8条河道清淤疏浚已完工;西湾路69弄、永丰路217弄、宝善路207弄、新典新村、平桥小区、游河小区、宝善路支弄、中宪小区、苗圃路38弄、尹东小区等10个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工;段塘闸工程主体完工。均已完成年度目标。

二、完成白杨桥、雄镇桥两座桥梁的大修工程;打通“断头路”望童北路(通途路——后孙学校北侧路);新增停车位2000个。

进展情况白杨桥、雄镇桥完成桥梁大修工程;望童北路(通途路——后孙学校北侧路)已具备通车条件;2016年新增停车位5146个。均已完成年度目标

三、新增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100户;后孙拆迁安置房一期1号地块、后孙拆迁安置房二期完成综合验收;蒲家二期652套经济适用房具备交付条件。

进展情况:我区新增公共租赁住房(租金补贴)262户;后孙拆迁安置房一期1号地块、后孙拆迁安置房二期已完成竣工联合验收;蒲家二期已完成验收,部分经济适用房已交付。均已完成年度目标。

四、气象路小学竣工;后孙学校完成主体结构结顶。

进展情况:气象路小学完成竣工,目前学校已正常开学;后孙学校主体结构完成,已进入内部施工阶段。均已完成年度目标。

五、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00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000人。

进展情况:2016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722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585人,已完成年度目标。

六、完成铁路宁波站南广场两侧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公园绿化改造提升工程。

进展情况:2016年,已完成铁路宁波站南广场两侧公园改造工程,并向社会开放,已完成年度目标。

七、新增1家省级放心农贸市场;新增全市菜篮子商品平价供应点1个。

进展情况:联丰菜市场完成省级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宁波爱默隆生鲜连锁有限公司天一家园店、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胜丰店完成平价供应点创建。均已完成年度目标。

八、实施视频监控资源整合二期工程,整合20个小区视频监控。

进展情况:2016年,已完成20个小区视频监控整合,已完成年度目标。

九、推广云医院社区云诊室建设,建立12家云诊室,初步构成海曙区云诊室体系。

    进展情况: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包括3家社会养老机构(广安养怡院、胜丰居家养老中心及平和老年公寓)、8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社会办专科医院(宁波皮肤病专科医院)共12家云诊室的铺点建设,目前已全部进行试运行,已完成年度目标。

十、完成公益一条街一期工程建设,初步构建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公益组织孵化园——公益一条街于一体的公益大平台,打造社会化“服务器+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链条。

进展情况:2016年9月22日,公益一条街顺利开街,11家社会组织入驻,公益街一条街全街长120米,店面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定位为公益产品展销中心、公益服务集聚中心、公益活动体验中心、公益人才创业中心,公益街一条街的建设,补齐了“公益生态圈”的重要一环,为公益组织提供了一条完整的发展路线。已完成年度目标。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

海曙区十届人大次会议代表议案和

建议办理情况

海曙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办理工作基本情况

2016年在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共110件(议案8件,建议102件),其中106件(议案8件,建议98件)交区政府办理,同比增加了3.77%。这106件议案建议的内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和突出问题,主要围绕城建环保、商贸流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分类见表1。

表1  类别统计表

类别

件数(件)

百分比(%)

城建环保

53

50

商贸流通

16

15.09

科教文卫

14

13.21

社会保障

11

10.38

工业交通

9

8.49

财政经济

3

2.83

合计

106

100

经过共同努力,大会期间所有议案建议均在法定期限内办复。办复率为100%。根据代表反馈意见,办理工作满意率为94.34%,基本满意率为5.66%;办理结果满意率为87.74%,基本满意率为12.26%。办复的106件议案建议,代表提出问题的落实情况见表2。

表2  落实情况统计表

类别标记

件数(件)

百分比(%)

A

49

46.23

B

45

42.45

C

11

10.38

D

1

0.94

合计

106

100

注:“A”类是代表提出的问题已解决或基本解决;“B”类是有关问题部分解决或入计划近期解决;“C”类是因条件、能力所限近期尚不能解决;“D”类是所提建议未被采纳或留作参考。

二、办理工作主要特点

一是提前交办,加快办理速度。在交办大会前,区府办将议案建议按政府工作分工分别报送区政府分管领导审阅后,交各承办单位办理。按照先确定主办件签收再调整协办单位的顺序,区府办在交办大会前发出书面通知,要求有主办办理任务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将退办意见书面反馈至区府办,并同时抄送拟退办单位。将退办期提前的做法有利于加快议案建议的办理速度,也有利于疑难案件的沟通。

二是开展培训,提高办理质量。为保障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区政府新开发了议案建议办理系统。在交办大会之前,区府办联合区人大代表工委就新系统的操作使用对各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开展了培训,由专业人员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演示,保证了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督办机制。系统的使用,丰富了督办手段,督促检查更加到位。区府办通过系统检查各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进展,督办工作涵盖交办、催办、协办、答复、跟踪检查等环节,使办理工作始终高效有序运转。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在人大的指导下,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及结果的满意率不断提升。但办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少数承办单位在遇到办理难度较大的议案建议时,只谈客观,不谈主观,被动应付;个别单位在办理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没有理解代表的真正意图;个别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对办理程序不熟悉等。这些问题影响着议案建议办理的质量和效果。为不断提高议案建议的办理质量,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端正态度,加强对办理工作的重视。承办人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案件原意,把准问题症结,根据议案建议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办理,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问题,只要政策和条件许可,都要想方设法把它办好。答复代表后,更要举一反三,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类似问题,力求通过办理一件议案建议,解决一批类似问题,推动一个方面工作,只有这样,才是对议案建议工作的真正落实。

二是加强沟通,了解代表真实意图。各承办单位要通过电话联系、座谈交流、登门拜访等方式,加强与代表、人大代表工委的沟通,主动掌握代表的真实意图,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提”、“办”双方良性互动,把面商沟通贯穿于办理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听取代表意见,了解真实意图和背景情况,做到“办前有沟通、办中有联系、办后有反馈”,集思广益,找出最佳方案。

三是注重学习,提升办理人员业务水平。只有不断提升办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议案建议办理的质量,才能提高代表的满意率。各单位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要重视老人带新人工作,对办理人员变动情况做好交接,保证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三

2016年海曙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海曙区经济合作局

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结合我区经济发展特点和当前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引大、选优、稳强”为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搭建平台、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6年引进大市外内资31.2亿元,完成市对区目标考核任务的124.9%;引进浙商回归资金30.2亿元,完成市对区目标考核任务的232.3%;实现合同外资7342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603万美元。2016年重点项目引进数量和引进资金增速明显,引进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0个,引进资金20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3%和236.5%,引进了宁波金控、复兴星景、Apple Store旗舰店、北控水务、阿里泽泰、临商银行宁波分行、建银国际、永安期货、国网电动汽车、富邦新能源物流车、万科城市营地等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

一、注重制度建设,招商合力不断形成

一是完善全区招商资源共享机制。针对各街道辖区招商资源不平衡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海曙区招商资源共享和企业落户认定办法,由招商部门牵头对全区招商资源进行排摸,实时更新充实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全区招商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全区资源产出效益。

二是落实招商引资项目盯引机制。全区上下对于重大项目的建设齐抓共管,落实“一把手”“1+1+3”责任清单,明确区政府主要领导联系1家省外商会、盯引1个重点项目、服务推进3个已落户重点项目。

三是推行招商工作定期例会制度。由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项目引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多部门联动,协调解决引进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问题。

四是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不断完善区级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跟踪协调推进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确保前期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一年来,针对星悦城、狮丹努总部大楼、星海广场、新星商业中心等项目存在的问题,多次召集各部门开展专题协调会议,有效加快了重大项目,特别是总部项目的推进速度。截至2016年底,狮丹努总部大楼、市政集团总部大楼已开展综合竣工验收,星悦城、新星商业中心1#地块已开工建设。

二、注重模式创新,招商渠道不断拓展

一是大活动招商。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宁波周、浙洽会、甬港经济合作论坛、2016民营企业对话世界500强等重大招商活动,承办月湖金汇小镇发展论坛等活动,邀请了70余批客商前来投资考察和参加活动,推动德广投资智能家居项目、建银基金等一批项目签约,协议引进资金22亿元,招商引力不断加强。

二是专题招商。根据我区产业特点与实际招商资源情况,开展税源型企业、新能源企业等专题招商,向目标客户发出邀请和推介,进一步突破区内资源限制,有效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

三是小分队“敲门”招商。与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保持密切联系,选派招商人员赴上海市宁波商会挂职,时时传递最新招商动态,不定期组织小分队前往上海等地进行走访招商。

四是社会力量招商。充分动员各商会、招商顾问力量引进企业,开展“浙商之春”、在外宁波商会海曙行等活动,邀请在外浙商回家乡投资考察,传递最新政策和项目信息;加强与海曙(香港)联谊会、深圳宁波商会以及知名跨国公司等之间沟通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助力优质项目引进。

三、注重平台搭建,招商成效不断提升

一是着力搭建总部平台。建立完善总部经济信息库,以重点区块建设、旧厂区改造为契机,充分盘活土地资源,推进总部大楼建设,促进总部产业集聚发展。截至目前,维科集团总部大楼已投入使用,狮丹努集团总部大楼完成综合竣工验收、市政集团总部大楼开展综合竣工验收,真和电子商务总部大楼和永和居易北侧地块总部大楼主体基本竣工,恒厚集团总部大楼前期推进。6个总部大楼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约28亿元,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投资近25亿元。大力推进总部大楼招商引资,2016年共引入企业73家,其中维科集团总部大楼自2016年3月投入使用至今,共引入永安期货、宁波金控、三井船务等优质企业60余家,大楼入驻率近90%,狮丹努集团总部大楼从2016年9月完成综合竣工验收以来,已引入意向企业13家。

二是着力搭建重点产业平台。明确招商产业定位,引导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在金融保险等产业方面,紧抓金融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契机,做好月湖金汇小镇的开发建设,将之打造成宁波金融产业集聚的新高地,2016年初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2016年5月获市政府授牌,引进了天堂硅谷、中银国际等150余家金融企业落户。在电子商务产业方面,以宁波“一城两区一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城建设为契机,加大电商企业引进力度。在文化、健康医疗、科技创新等产业方面,指导社会力量开展科技治水园、“博洋创客157”孵化园、横河街医疗产业平台、八集创业园等建设,引进了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重生口腔、德威斯妇儿医院等一批项目。

三是着力完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针对我区招商资源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以招商引资应用为目的,以容量大、更新快、实用强为目标,开展“五库一平台”建设,即招商资源库、在谈招商项目库、总部项目库、对外投资项目库、新引进企业数据库和招商办公管理平台的建设。截至2016年底,系统已经录入可用楼宇资源信息51幢、可用楼宇资源面积63058平方米,成熟可用土地资源13宗,在谈项目信息162条,外出投资企业信息38条,新引进企业信息30375条,存量资源的利用率、共享率和项目对接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四、注重企业服务,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畅通政企交流渠道。举行企业家恳谈会、新引进企业座谈会、外资服务月等活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会议,切实了解区内企业发展需求及困难,并于会后召开专题会议,逐条落实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开展外资招引服务“双年活动”。将2016年定为海曙区招引外资攻坚年和外资企业服务年,通过召开座谈会、分组走访重点外资企业、功能性板块,开展精准服务、破难解困、优化环境、推进项目等主题活动,把招优引大、以企引企、城市营销和优化环境相结合,实现我区开放型经济“十三五”良好开局。

三是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动”。开展精准服务企业推进降本减负“百日行动”,协同相关部门和街道,实地走访企业进行联系调研,积极传达我区相关产业政策的同时,加大企业诉求的沟通协调力度,先后为企业在办公楼寻址、项目验收等方面提供服务。2016年共联系走访企业百余家。

下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加速机制、政策和队伍融合,进而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合力,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

2016年海曙区实体商贸转型升级工作情况

海曙区商务局

作为宁波市的商贸商务中心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海曙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配套设施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2016年国外环境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全方面进入新常态,面对宏观经济增速趋缓、消费意愿低迷、网络购物分流以及成本费用高涨,区商务局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深入实施“四个领跑”发展战略,充分挖掘消费增长潜力,积极推进商贸转型升级,2016年我区成功获批浙江省实体商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海曙区商贸业发展日趋成熟,商贸流通体系日益完善。2016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74亿元,同比增长7.2%,社零总额绝对值排名全市首位;全年实现批发业销售额1708.83亿元,同比增长12.0%,总量排名全市第三,增速排名全市第三。规上商贸企业法人单位数463个,占全部规上企业家数的42.1%,其中批发零售企业法人单位数397个,单体企业销售规模近3亿元。

二、业态结构不断优化

作为宁波市商业网点最密集的城区,海曙齐聚了9家大型百货商场、5家综合性超市及20余家全国连锁企业。2016年,实体零售业受市场经济形势影响有所下滑,辖区各商贸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强化品牌建设,通过业态调整、品类升级及线上线下联动等手段,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服务品质。银泰东门店与相邻的银泰天一店强强联合,合并为银泰宁波总店后,利用两店的特色做品牌错位经营和资源整合,同时增加餐饮、休闲等配套,增加顾客粘性,提高逗留时间,促使客流转化为销售额的比例提高5%。宁波第二百货借商场外立面装修之际,以“错位特色经营”为导向,对商场一至六楼经营布局、商品结构进行重新布局与规划,突出黄金珠宝、床上用品的特色经营,在12月店庆期间,实现5天销售额5500万元,同比增长110%。1844按照艺术文化与商业融为一体的开放式艺术生活中心的定位,2016年引进三联书店,将打造出看书、咖啡、画廊等于一体的最具现代特色与小资生活情调相结合的文化艺术体验。

三、行业品质逐步提升

2016年,我区银泰百货、四明大药房在全省商贸流通业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和评选活动中被评为“诚信示范企业”,至此我区共有诚信示范企业8家,进一步提升了商贸流通企业诚信经营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营造诚信、文明、安全、和谐的商务环境。和义大道、高鑫广场和1844被评为2016年度市级特色餐饮示范街区,进一步提升了全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有效保障公众饮食安全。另外,宁波四明大药房的“四明”品牌获得宁波市老字号“十强”荣誉称号。2016年海曙区美发美容化妆行业协会成立,并开展了首届美发美容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200余人参与比赛,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了我区美发美容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提高职业能力水平,全面促进美发美容行业的发展。

四、商圈布局日益完善

对于占据着商贸消费中心和城市消费制高点的核心商圈天一广场和和义大道,在被评为浙江省特色商业示范街和宁波首条“中国特色商业街”的基础上,2016年,天一广场成功获评浙江省智慧商圈建设试点,天一商圈荣获“浙江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区”称号;和义大道积极参与商务部首批绿色商场示范单位创建。对于西部副中心的高鑫广场,打造了以亲子、家庭为定位的一站式购物中心,有力的带动了海曙周边区域的商业发展。7条历史文化街区经过改造、保护和提升焕发出新的活力,月湖盛园成为国内首个以江南院落为蓝本打造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南塘老街以“老字号”为特色打造特色餐饮一条街,二期于2015年9月正式开业,一、二期南北走向全长1.3公里,2016年度实现营业额2.25亿元,客流量为554.22万人;鼓楼沿历史街区有机更新后,着力于展示其非遗魅力和文创格调,2016年共举办主题活动10余场,推出200余场文化表演和交流活动。同时,城隍庙街区的改造提升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五、月光经济有序推进

2016年,我区各夜市街区约投入1000余万元推出月光经济品牌系列活动7个,累计举办月光经济大型活动50余个,举办夜间活动百余场,基本形成“每周有节庆活动、每月有主题活动”的局面。2016年,南塘老街获评市级特色夜市街区,“月夜越精彩Ÿ乐活天一”系列活动、“月下鼓楼沿”系列活动被评为市级夜市街区品牌活动。此外,我区以宁波月光经济核心区提升计划和宁波市核心商圈品质提升为契机,启动天一广场区域月光经济及品质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天一广场周边和义路、开明街、东渡路、车轿街、日新街等5条道路综合整治;天一广场内新增两部人行上下扶梯;新建华润万家至恒泰大厦、恒泰大厦至二百人行天桥等。目前项目勘察设计招标已完成,设计方案正在修订和完善。

2017年我们将从“推动商贸企业转型”和“推动老字号发展模式创新”两个领域开展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培育一批实体商业转型示范企业,提升发展线下网点,加强O2O互动融合,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同时,鼓励老字号企业开展线上销售,创新经营模式,引导老字号企业进驻第三方平台,实现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老字号企业知名度。通过试点实施,为我区商贸领域实体转型作出新的探索,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完善消费促进体系,不断优化消费环境。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五

2016年海曙区天一阁·月湖国家5A级景区

创建工作情况

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

天一阁·月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是打造“中国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天一阁·月湖景区紧锣密鼓地推进创建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一、周密部署,加快落实创建任务

根据即将颁布实施的新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多次组织专家、规划设计单位、景评咨询公司实地考察景区,梳理和评估现状,逐条对照创建标准制定整改计划,形成整改报告和整改意见书,梳理完成8大类102项具体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景区创建规划编制、建设期提升工程设计、项目建议书编制、概算审核以及设计、施工招标等事项,紧扣每一个时间节点,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创建任务。2016年4月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进一步明确市级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会议明确天一阁·月湖景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市旅游局、海曙区人民政府、天一阁博物馆和市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海城公司)作为创建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落实各项创建任务。海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根据会议精神多次组织创建工作主要责任单位和区级相关部门,召开创建工作协调会、建设期提升工程专题研究会、设计方案会审会等专题会议,形成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明确提升工程相关事宜,及时修改创建工作方案,调整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

截至2016年底,包括建设期提升工程在内的所有事项均已制定工作计划,90%以上项目已启动或正在实施。其中,景区LOGO、VI系统、游线规划、内部标识系统规划布点、导游词编撰、景区名家题字等工作已经完成,制度建设、智慧旅游、特色文化、旅游安全等相关工作正在分步推进中。预计2017年5月完成建设和自检任务,向市旅游局、省旅游局提交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选申请,迎接国家、省、市工作组的检查。

二、倒排工期,全力推进提升工程

2016年创建工作步入建设期,建设期提升工程成为景区创建的核心任务,也是景区硬件提升的重点项目。建设期提升工程时间跨度大,历经设计招标、图纸设计、施工招标、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阶段,全力以赴“扣时间、抢进度”是创建工作重心。2016年4月,建设期提升工程完成任务量核定和造价估算;5—6月,通过招标明确建设期提升工程规划设计单位,并完成财政资金来源和项目建议书审批;7—8月,完成天一阁·月湖国家5A级景区建设期提升工程设计;9月,完成提升工程施工图、概算审核、项目立项和施工招标文件编制;10—11月,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月湖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施工招标;11月底12月初上述两项工程进场施工。

截至2016年底,建设期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其中马衙街综合管线上改下、路面铺装基础等提升改造工程已实施,儿航、三支、共青等公共厕所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实施暖通和水电工程。预计2017年3月底前基本完工。

三、主动对接,合力推动创建工作

市政府专题协调会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主要责任单位,以及相关市级部门的责任分工、经费来源等事项。会后,海曙区积极与市级部门开展项目对接,请市旅游局牵头,联系市交通警察局、市公路管理局落实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道路交通标识设置;联系市交通客运管理局、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推进旅游专线设置和公交、地铁站点更名事宜;联系市通信管理局、市电业局推进马衙街架空管线上改下工程;联系市政协、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做好“蒋宅”、“大方岳第”、“吴氏支祠”整治、修缮等相关工作;多次主动与天一阁博物馆和海城公司进行对接,协商游客中心、厕所、游线、内部标识系统的统一设计、布局和设置。

截至2016年底,完成50余处外部交通标识布点规划,其中,7处高速公路交通标识完成安装,42处城市道路交通标识开始安装,预计2017年春节前全部完成。完成抵达景区公共交通站点更名,7条公交线路沿线站牌、97辆公交车上的相应站点更名为“天一阁·月湖景区”;轨道交通1号线西门口站更名为“西门口(天一阁·月湖)”,车站导向标识、广播语音设置工作开始实施。蒋宅、大方岳第完成改造和功能调整。

四、多方争取,确保资金保障到位

海曙区全面跟进创建工作,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听取提升工程相关事项的汇报,将天一阁·月湖国家5A级景区建设期提升工程追加为2016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同时,海曙区向市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多次与市品质办对接,要求将建设期提升工程列入文化紫道项目,以缓解景区创建资金的压力,2016年12月14日,市住建委发文,正式将建设期提升工程列入文化紫道项目,截至2016年底部分补助资金已拨付到位;主动向市发改委申请第四批市级服务业产业基地并获通过,成为2016年服务业产业基地中唯一获评的旅游景区,获得相应的补助资金。两个市级项目为景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组建机构,逐步完善工作机制

启动景区管委会组建工作,根据《关于印发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甬编〔2015〕82号)和《关于设立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服务中心的通知》(海编〔2016〕4号)文件精神,将景区管理机构按照行政、事业、企业三个层级进行设置。景区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景区与文化旅游管理部和景区管理服务中心。下步将设立海曙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景区的具体运营工作。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六

2016年海曙区“五水共治”工作情况

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

2016年,海曙区按照突出重点、统筹谋划、标本兼治、长效管理的理念,全力以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水质提升、管网升级改造、居民宣传教育等“五水共治”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基本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三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目标。

    一、各级河长网络建立健全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完善区、街(镇、乡)、社(村)三级河长组织架构,出台“河长制”实施方案,下发《河长巡河工作手册》,实施河道警长制度,开展新版河长制公示牌制作安装,除新划入的镇(乡、街道)外,全区所有河道实现了三级“河长”全覆盖。健全日常巡查、动态监管、责任追究等河长履职管理制度,组织召开由全区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城区街道负责人参加的“河长制”工作推进会,进一步落实各级河长“治、管、护”职责。姚江海曙段、奉化江海曙段、后袁河、马家河等河道治理工作在区级“河长”的牵头协调督办下,取得积极效果。

    二、治污攻坚行动初见成效

    城区36条合计39.5公里的黑臭河、垃圾河治理完成,接受了省清三河达标区验收,并通过省、市、区三级媒体同步公示(公示时间2016年12月28日至2017年1月4日)。实施清三河补短板行动以及清三河隐患排查、入河排污(水)口标识、修订补充完善一河一策”信息资料专项行动。认真开展自查,出动1557人次,查访涉及“清三河”长效机制、河湖库塘清污(淤)、工业企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场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其它隐患点等企业263家,发现问题64个,整改21个,开展1600余个入河排水口标识标牌制作。完成新芝河、胜丰河、樟溪河等19条河道清淤,总量达32.1立方米。突出截污纳管,开展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6个,目前完成24个(其中西南片区2个计划2017年6月份完成)。2016年9月2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对我区雨污分流改造作出批示:“海曙等地立足实际,扎实做好截污纳管工作,建设‘零直排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工作,加大力度,尽快启动‘零直排区’建设,把‘五水共治’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黄家河沟通及泵闸工程于2016年3月份竣工投入使用;段塘闸站工程于2016年7月15日完成通水,现已完成主体部分建设;五江闸项目正在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开展西塘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该项工程被评为省示范工程。全年实施12条河道水质提升项目(“五水共治”以来老海曙已达36条),改造疏通易积水区域排水管网及破损排水管道500余公里。深入推进月湖综合整治工作,做好水质、淤泥、污染物等勘查调查,制定初步技术治理方案;在多次听取治水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修改意见后,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分别向市政府领导、区四套班子领导作了专题汇报,组织物有所值定性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评审和PPP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开展资格预审,12月28日,通过竞争性磋商完成了公开招投标工作,并于2016年12月29日至2017年1月5日公示,1月6日进行成效结果公告。

    四、防汛节水保障全面构筑

    改造雨水口127座,维修窨井254座,井盖专项整治439座;完成65条路街巷及小区共计近130公里排水管网管道疏通任务;日常养护疏通362公里,年度总疏通量492公里;完成37处低洼及易涝区域改造;新购置17台70立方/小时排水量的强排泵;建设雨水管网2500米,提标改造管网1178.5米,新建供水管网1200米。建设屋顶集雨收集系统12处。改造安装节水器具400余套,超额完成市节水办的安装任务。组织开展全区防汛防台演练,全面检验预案启动、信息上报、应急响应、现场作业、设备操作、抢险应急设备物资及车辆使用状况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各部门应急抢险处置能力。在防抗“尼伯特”、“莫兰蒂”等强台风期间,全区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未发生持久积水等涝灾问题。

    五、全民参与汇聚治水能量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治水工作,开展“邻里治水”、“青春治水”、“今天我来当河长”等公益治水活动,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治水合力。城区建立治水志愿者队伍65支,累计培训治水员、社会监督员1600人次,受理群众咨询15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组织集中宣传周、宣传月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和市民代表查看治水工地、治理效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治水工作,在部分地铁站点投放治水宣传公益广告,扩大宣传效应。科技治水园区顺利开园,是目前省内唯一一家以科技治水为主题的治水产业孵化基地,现有6家企业单位入驻园区。段塘街道丽园社区“我爱我家邻里治水团”获得市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治水工作的社会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六、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规划研究项目进展顺利

开展了老海曙河道、城市内湖等水体污染现状与污染源调查解析,实施水体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提交了《海曙区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污染源调查报告》和《海曙区水体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完成调水补水线路、方案及效益研究分析和全区防洪排涝形势分析计算,编制完成《海曙区防洪排涝调水方案》、《海曙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送审稿)》文本编制和规划图册初稿。

2017年,我们将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推进与西片区9个镇(乡)、街道的大融合,抓紧完善大海曙治水工作格局,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大区治水机制,着力推进流域治理、源头治理。同时,以巩固清三河整治成果为出发点,创建“污水零直排区”,严厉打击水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持续形成对涉水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此外,通过加快治水重点工程、深化“河长制”效果、强化治水宣传等渠道,内外兼修,形成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良好治水氛围。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七

2016年海曙区打造“基本无蓝色屋面(立面)区”工作情况

海曙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

2016年,海曙区在年初成功创建浙江省“基本无违建区”基础上,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G20峰会保障和中心城区品质提升主线,全力以赴组织开展“蓝色屋面(立面)”专项攻坚整治行动。8月初,完成重点区域和主要道路两侧“蓝色屋面(立面)”整治146处、合计303033平方米,并自我加压提前完成2017年9月底前必须完成的非重点区域整治任务65处、合计54061平方米,率先成为全市首个“基本无蓝色屋面(立面)区”。主要做法和成效有:

一、明责任、聚合力,营造整治氛围

充分认识到“蓝色屋面(立面)”专项整治是省、市部署的重大攻坚任务,要求全区上下齐心协力、不留退路、不留余地、不折不扣完成。

一是落实责任形成“一盘棋”。专门制定“蓝色屋面(立面)”专项攻坚整治方案,通过攻坚推进会、每月例会以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专项调研和部署,把整治任务全部科学合理地分解到单位、明确到岗位、量化到个人。8个街道和相关部门全部签订整治工作责任书,真正实现了工作责任的落实、落地。

二是汇集合力拧成“一股绳”。明确了各街道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实施责任,即由“部门牵头、街道托底”,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整治目标任务,盯牢关键时间节点,各司其职、有效联动、相互配合,形成了最强大的合心合力。

三是营造氛围凝聚“一条心”。依托社区自治组织、义工组织和志愿者组成的6000名基层力量,大力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楼宇”五进宣传活动,让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工地负责人和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专项攻坚整治。同时,充分利用好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和电子显示屏等媒体、媒介,突出宣传攻坚行动对“优化市容环境、提升城区品质、助力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吹响攻坚整治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二、全排摸、强督查,全力以赴攻坚

坚持“立说立行、立说立改”,采用“喷、涂、改、拆”等综合手段,全力以赴开展攻坚整治。

一是实施“全覆盖”排摸夯实基础。采用“三维地图对照、现场踏勘、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进行“全覆盖”排摸,确保排查工作无盲区、无死角、无遗漏。落实各街道和相关责任部门对包括市定26处重点区域在内的全区范围“蓝色屋面(立面)”开展“三上三下、互相比对”排摸,全面掌握工作底数。专门购入一架无人机,发挥最新科技产品高效机动、影像清晰、轻型智能化特点,重点对偏远地区、中心城区高楼屋顶等容易遗漏的区域进行航拍,有效消除排摸盲区并对整治完成情况进行核实。

二是开展“强有力”督查有效攻坚。专门制定“蓝色屋面(立面)”督查方案,由区两办牵头于6月12日、6月27日和7月27日开展三轮督查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同时,落实“红、黄、绿”三色亮灯督办制,结合“定期通报、每日短信”,通过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形成“互相督促,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确保了宁波工程学院3000平方米、跨境电商园区3400平方米等较大面积“蓝色屋面(立面)”整治工作提前完成,带动全区范围攻坚整治快速推进。尤其是6月和7月,以“啃硬骨、拔硬钉”的决心克服持续梅雨和高温酷暑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保持了整治行动高歌猛进的势头。

三是强调“多举措”治理综合推进。针对区域内“蓝色屋面(立面)”类型多、分布广、成因复杂等情况,采用“喷、涂、改、拆”等综合手段进行“对症下药”治理。对于中心城区面积较小的“蓝色屋面(立面)”,主要采取“喷”和“涂”的方式着力改善区域“微环境”。对于城郊较大面积违法建筑的“蓝色屋面(立面)”,按照“宜改则改、应拆尽拆”原则予以改造或拆除。比如,段塘街道结合地块拆迁改造,拆除“蓝色屋面(立面)”违法建筑10000多平方米,有效助力“无违建”创建。

三、优环境、助改造,打造品质城区

把保障G20会议和为广大市民打造“宜居、安居、美居”生活环境作为攻坚行动的最终落脚点,全力打造品质城区,建设美丽家园。

一是优化城市建筑色彩。在强力消除不协调的“蓝色屋面(立面)”基础上,依据城市色彩专项规划等要求,综合考虑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色彩背景、历史人文等因素,合理选择建筑色彩(以灰6度为主),并形成建筑色彩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建筑色彩与周边景观的协调融合,营造整洁优美环境。比如,公园路186号300多平方米的破旧“蓝色屋面(立面)”经过整治,建筑色彩与周边的原人民大会堂仿古建筑的颜色风格协调一致,区域视觉环境焕然一新。

二是助力历史街区改造。鼓楼沿通过拆、改、治有机结合,共拆除“蓝色屋面(立面)”违建100多处,改造、拆除烟道近50根,拆除户外广告、灯箱1200多处。同时,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成功打造“一轴、五区、多点”的“文商旅”互动的历史文化街区。月湖西区拆除违建3600平方米,完成“蓝色屋面(立面)”整治4500多平方米,为天一阁·月湖5A级旅游景区通过国家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评审提供了保障,也为月湖西区打造浓缩宁波历史文化精髓的新型商业历史文化街区奠定了基础

三是提升中心城区品质。通过对广场、市场、超市和厂区“蓝色屋面(立面)”的强力整治,有效改善了市容环境,打造出高品质中心城区。比如农工商7700多平方米、天胜花鸟市场12000平方米、狮丹努集团7600平方米“蓝色屋面(立面)”喷涂整治后,区域环境呈现整洁、靓丽的新气象,城区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八

2016年海曙区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

问题工作开展情况

海曙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缓解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对于消除区域路网沟通障碍、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满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街道的通力合作下,区住建局按照“以人为本、建管并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五位一体”综合施策,创新机制,攻坚克难,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和小区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确保了我区老小区停车难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全市《缓解停车难创建和谐宜居社区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要求,我区在小区内部停车挖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及片区治理。顺利完成首批安丰及云丰社区等5个老小区停车整治试点工程,新增停车位928个;第二批柳锦花园、翠柏一里2个小区的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钱东、胜丰2个小区的整治工作正有序推进,预计可提供停车位1120个;同时,正积极排摸调研第三批小区停车综合整治项目。扩大错时停车试点,完成错时停车位730个。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一是健全组织管理积极发挥区治堵办综合协调作用,制定缓解停车难行动方案,明确行动总体目标,完善各项制度措施,确保缓解老小区停车难行动顺利开展。二是提高思想认识将老旧小区停车难改造任务纳入全区重点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协作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攻坚克难,发挥部门联动效应,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开展专题调研抓紧编制《关于缓解中心城区老小区停车难问题研究》调研课题,联合相关部门全面排摸现有老小区停车现状,力求制订出符合海曙现状、科学可行的有效方案,为今后工作提供支持。

(二)多措并举,力破难题。一是加大内部挖潜力度。推进老小区停车综合整治工程,采取绿化补偿、优化管线设置、拓宽小区道路等措施增加路面停车位,有效利用老小区周边“三拆一改”闲置土地,推进临时停车场建设,缓解老小区停车难问题。二是优化小区路网结构。加强小区内停车交通组织,采取单向停车、合理设置出入口、加强停车标志标线规范化、加强停车位引导等方式,减少行车干扰,提高停车和通行效率。首次提出“生命通道、禁止占用”的口号,并在地上清楚标识,警醒居民规范有序停车,确保小区内各区块有“生命通道”通达。小区机动车出入口进行特殊设计,兼顾小区日常管理人车分流的要求和紧急情况下消防车通行的要求。三是搭建智慧停车平台。推广智能停车系统一张网,整合停车位资源,综合应用云平台、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实现停车诱导、车牌识别、提前支付车费等功能,提高小区车辆管理水平。四是扩大停车错时共享。推动面向老小区居民的定向错时停车优惠工作,先后完成马园路公共停车场等6个夜间错时停车工作。

(三)加强监督,营造氛围。一是现场监督。局领导经常性深入老小区停车位改造一线,督查项目落实情况,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汇总督查信息,完善通报机制,总结有效举措和工作经验,全力保障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民主监督。从方案设计之初起深入倾听群众合理化诉求,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及时协调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赢得小区居民理解与支持。多次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前往现场视察监督,听取工作总体情况汇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媒体监督。围绕老小区停车位改造行动,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各界传递工程最新进展情况,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点,多管齐下,优势互补,营造良好舆论环境。2016年已在各级媒体刊登稿件近20篇,其中市级以上报道占比60%以上,重点策划了《海曙完成首批老小区停车综合整治》等有影响的省、市级媒体报道,其中《宁波海曙区改造3个老小区,破解停车难题》一文在《浙江日报》、人民网浙江频道等省级媒体刊登。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九

2016年海曙区安全文化示范区域创建工作情况

海曙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加强安全生产宣教和文化建设,海曙区积极探索安全文化示范区域创建,以文化的隐形力量推动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提升。2016年,以段塘街道丽园社区为试点,围绕“创建一批安全文化示范单位、打造一个安全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一所安全生产教育学校、打造一条安全文化宣传示范街、建设一批安全示范楼宇、组建一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创建工作,力争达到“安全素养高、安全环境好、安全氛围佳”的总体目标,塑造了一批安全文化形象品牌。

丽园社区位于段塘街道南端,共有常住人口8500余人(其中本地居民2500余人,外来人口约6000人),辖区内有3个综合广场(776广场、启运路1号广场、汽配市场),4个商务楼宇(晶崴大厦、江南晓筑、泛亚国际、狮丹努总部大楼),大小企业325余家,其中生产型企业26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规模以下企业22家,另有汽车4S店7家,是一个典型的商、居、企混合型社区。区安委办会同段塘街道全面排摸社区的安全状况,针对社区企业居民混杂、外来人口密集、专业市场集中的特点,提出了“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全民动员、共享安全”的理念,抓牢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技能的掌握、安全行为的养成这三个关键要素,以安全文化来引导和规范企业、居民的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通过各种形式发动、引导、鼓励广大企事业单位、居民参与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事故预防有效、安全保障得力、社会氛围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创建一批安全文化示范单位

按照《宁波市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指导意见》的要求,指导丽园社区内的8家标准化达标企业开展创建工作。在前期的动员部署的基础上,区安监局邀请已成功创建的企业作经验介绍,为各参与企业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8家企业共投入资金10余万元,完善企业内部硬件设施,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家企业都及时更新了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建立起了完善的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能力。各企业加强规范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内部安全氛围不断营建,企业和员工双方关系持续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企业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工作的良性互动。经过市安监局的全面考察,一次性通过了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评审。

二、打造一个安全文化教育基地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以海曙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为阵地,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性安全宣传培训服务。海曙区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占地8600平方米,共投入建设资金2100万元,由海曙区安委办、宁波电业局、宁波市电力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组织筹建,按照功能划分为“三区二廊一室”,即电力生产过程展示区、工厂用电体验区、居民用电体验区,安全事故警示廊、电力设备及设施安全宣传廊和用电安全多媒体宣教室。基地通过真实事故案例、二维码安全视频、居民用电体验等,向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宣传供用电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供用电安全意识,并熟知相关急救知识。基地依托市电业局培训中心专业的师资库,配备了专职的讲解员,理论课程配合现场观摩和实际操作,能够让学员快速地了解掌握基础的用电安全知识。运行三年来,已逾5000名学员参观学习,有效地服务了海曙辖区乃至全市的生产经营单位及相关政府部门。

三、建设一所安全生产教育学校

8月19号,海曙区首个安全宣教社区学校在丽园社区成立。学校主要面向辖区企业和居民提供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同时也辐射至街道其他区域。根据企业和居民的需求和社区安全工作的实际,开设了包括生产生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救援、紧急救护、燃气安全、法律法规普及、治安防控等9大块内容的课程,授课教师由区有关部门、单位的业务骨干以及部分专业领域的志愿者组成。2016年以来已开课4次,受教学员160余人。学校建立了相关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师、学员档案,并对教学活动质量进行即时评估。学校的成立标志着安全宣传教育从原先单一的专业安全取证培训逐步拓展到了更多层次的理念传播,受教人群也从原先的企业员工为主拓展到社会各阶层,从零散、被动式安排转变为集中、主动式点单,使安全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更接地气。下步,学校将在培训授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宣教模式,联动社区、街道和区层面三级资源,增加现场参观、模拟实操等内容,并继续探索在社区或重点大型企业内单独设立安全宣教基地的可能,把安全文化送进“最后一公里”。

四、打造一条安全文化宣传示范街

安全文化宣传示范街选址在丽园社区内的段塘西路,道路区域内主要以汽车4S店、汽车维修厂以及部分工业企业为主要业态。考虑到企业属性和实际效果,区安监局和段塘街道耗资3万余元规划了300米的墙绘,展示安全生产口号和基本常识。同时,与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和安全示范楼宇建设结合,在沿路的6家企业和2栋高层楼宇内专门设置了安全生产宣传橱窗,针对企业特点张贴安全生产宣传画和标语,并特别设置了“企业安全生产隐患风险告知栏”,由企业明确隐患风险后向员工落实告知义务。在企业厂区内,针对有限空间作业、用电安全、人员操作须知、应急救援等在相应区域设置安全标示。

五、建设一批安全示范楼宇

打造安全楼宇品牌,开展“安全进楼宇”活动。此次创建安全示范楼宇的对象有泛亚国际、宇达名城、尚南晓筑等3家单位,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创建活动。一是规范完善制度建设。区安监局分别检查了3家物业公司的制度制订情况,对责任落实、设备实施管理、人员培训、应急救援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检查,确保全面完善。二是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在国庆节前后等“重点时段”,针对电梯、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等“重点部位”分别开展了3次安全检查,发现5处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三是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物业公司以楼宇安全生产应知应会基本知识和技能为重点开展实际应用培训,从操作源头入手,消除隐患萌芽。形成上行下效严谨的安全生产管理氛围,实现“人人关注安全、人人掌握安全常识、人人学会逃生自救技能”的目标。四是加强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强化楼宇安全宣传,在楼宇公共部位设置宣传窗和宣传栏,张贴安全生产标语。在消控室、机房等重要区域张贴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使楼宇的安全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组建一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

丽园社区成立了一支46人的志愿者队伍,由社区书记任组长,辖区企业的安全员、社区居民、社区物业保安、社区卫生院医生组成。并按照不同领域分成了5个大组,即消防应急救援组、电工应急救援组、燃气应急救援组、医疗卫生事故应急救援组、日常巡逻应急救援组,其中消防应急救援组下设6个应急救援队,布控在辖区主要企业、高层楼宇和小区。社区针对志愿者队伍先后开展了2次专业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了安全常识、职业病防范教育、燃气使用安全等,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同时,社区建立了安全预警群发系统,通过微信群和QQ群第一时间传递警情,召集志愿者到位。志愿者定期在辖区内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及时上报和整改,2016年来已发现整改隐患30余个。利用顺德华庭小区内的LED屏幕每周把辖区内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滚动播放,增加居民的防范意识。

安全文化示范区域创建是一项分头实施、整体推进的工程项目。下步,我们将挖掘不同区域的文化服务内涵,进行优势互补,打造特色安全文化服务区块,培育安全文化服务产业,继续提高海曙安全文化发展水平。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

2016年海曙区学前教育品牌建设工作情况

海曙区教育局

近几年来,海曙区学前教育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第二个“三年行动提升计划”为抓手,以创建区域学前教育品牌为目标,通过实施“扩容普及”工程、“规范促优”工程、“创新提升”工程、“稳定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学前教育发展结构,深化区域品牌创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

一、基本概况

区划调整前,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4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9所,民办幼儿园26所。有省一级幼儿园18所,省二级幼儿园17所,省三级幼儿园8所。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率为74.4%。全区在园幼儿11189人,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76.49%,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99.24%。

区划调整后,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2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9所,民办幼儿园77所。有省一级幼儿园20所,省二级幼儿园51所,省三级幼儿园46所,准办园9所,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率为56.3%。全区在园幼儿20879人,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80.9%,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92.9%。

二、主要做法

(一)借力高校,提供品牌创建智力支持

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为提升海曙区学前教育整体质量和影响力,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持续发展,2015年3月,海曙区教育局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团队合作开展区域品牌创建,按照“以点带面、分步落实、稳步推进”的原则,确定宁波市第一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为品牌创建试点园,力求通过试点园创建形成园本品牌,进而打造出海曙区学前教育区域品牌。

导师蹲点,全员参与。专家组10名导师对5所试点幼儿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驻园指导。导师团队通过“望、闻、问、切”,从理念、文化、特色、师资、课程、环境、管理、家长工作等方面进行专题会诊,积极组织全园教师参与创建活动。阶段性地开展“幼儿园品牌建设的思考”等专题培训,举行学前教育品牌建设中期推进会。

分层分类,深入推进。建立了8个“领域及学科教研共同体”,除5所试点园外也吸纳了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共80位教师加入,跟随导师参加教研活动。同时在全区各类幼儿园中开展“品牌活动——幼儿园品牌——品牌幼儿园”创建活动,力求通过三年时间使区域内省一级幼儿园基本形成丰富多彩的办园特色和品牌。

(二)多措并举,强化品牌创建内涵发展

开展分层培训,提升三支队伍水平。在园长层面,设立满足不同层面园长成长需求的培训课程,每年组织园长参加1—2次专题培训和高级研修,提升园长的管理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在教师层面,出台《海曙区幼儿园保教队伍培训规划》、《海曙区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开展2年一轮的全员培训。建立了2个名园长工作室和3个名师工作室,加大骨干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保育员层面,组织开展各类岗位集中培训和资格培训,有效提升了保教人员专业技能。另外,建立了“海曙区民办幼儿园培训基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民办幼儿园发展性培训项目,促进民办保教人员能力的提高。

注重课程建设,提升保育教育质量。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精神,分层分批推进全区幼儿园课程建设,提升保教质量品质。第一层次,全力助推以品牌试点园和省一级幼儿园为主体的园本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以宁波市第一幼儿园《新行为课程》为代表的“园本课程”。第二层次,大力开展省二级幼儿园进行“省编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凸显各自园本特色。第三层次,着力规范省三级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杜绝小学化倾向。

调整辅导网络,促进园际均衡发展。2016年出台《关于调整海曙区幼儿园辅导网工作的通知》,重新调整辅导网络,以区域内省一级(市六星级)幼儿园为龙头,以“提供交流的平台,传递多元的信息,成全各自的发展”为理念,健全三级辅导网建设。同时创新“园际联盟发展共同体”建设,从而推进区域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

(三)三大工程,推进品牌创建区域覆盖

启动“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为强化“园长是课程领导的第一责任人”意识,2015年8月启动“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通过加大培训+展示评比的途径促使园长将工作的重心前移到课程建设上来,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能力的提高。

推进“园本教研特色项目”培育工程。为提升区域教研品质,2015年10月启动了海曙区“园本教研特色项目”的培育工程。首批6个园本教研项目立项,目前已完成二期现场诊断和三期“微教研”展示的推进工作,不仅促使6所立项园的园本教研水平得以提升,也对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提供了学习的样本。

启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工程。为加大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2015年3月启动实施“海曙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工程。建立了8个“领域及学科教研共同体”和“青年骨干教师发展共同体”,全区共110名教师参与研修。共同体以共同愿景为导引,追求教育智慧共享,在共生和谐的关系中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专业成长。

(四)完善监管,助推品牌创建持续向前

建立了学前教育督导制度。强化督导的日常督查和指导,成立督察组,设置督导A、B岗,通过随访督查、专项督查、综合督查等形式,每月一次深入幼儿园进行全面指导督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促进幼儿园健康发展。

开展第三方评价。区教育局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宁波市教科所合作,引进了学前教育发展第三方评价。在专家指导下,借鉴了教育部人文课题重大项目成果的量化方法,并结合省现代化达标和教育均衡指标的必达指标,出台了海曙区第三方评价12.0版本,并以此为依据对区内各幼儿园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诊断性评估。为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从均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摸清区域学前教育的优势和短板,引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幼儿园特色发展、增值发展。区教育局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宁波教育评估院,创新开展幼儿园诊断性评估。通过诊断性评估,为幼儿园“号脉诊病开处方”,让幼儿园准确地把握办园的痛点和发展的瓶颈,扬长补短,更明确地朝着精致化、品牌化、品质化方向努力。

三、主要成效

一是品牌创建初见成效。自品牌建设开展以来,教育局坚守“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底色,幼儿园立足园本课程生长的原力,在南师大专家团队指导帮助下,呈现无尽的新意,焕发各自的精彩。形成了如第一幼儿园的新行为课程、闻裕顺幼儿园的生长课程、市二幼的部落游戏课程等,《中国教师报》以“宁波学前教育有了‘海曙’品牌”为题做了整版报道,极大提升了我区学前教育影响力。《儿童立场下的课程构建》一书已提交出版社准备出版。

二是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通过三大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园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园长及副园长的课程领导力,促进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提高。2015年举行的海曙区“月湖之约”幼教专场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构建研讨会上,8名园长进行的课程微论坛和课程教学展示,获得了全省幼教同行的一致赞誉。近三年来,2名园长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名园长被评为市名园长,1名园长获全省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大赛第一名。“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快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目前海曙区有省特级教师2名,市名教师3名,市名园长4名,市学科骨干3名,省教坛新秀4名,市教坛新秀35名,以及一大批区名师和区学科骨干,名优骨干教师的人数在宁波市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园本教研特色项目培育”工程,通过阶段推进、展示和宣传,不仅提升了区域园本教研的水平,也扩大了海曙园本教研的影响力。

三是办园质量不断提升。区教育局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学前教育品牌创建的核心任务,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保教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大优质资源拓展,以“名园办分园、名园管新园、名园扶弱园”的方式,推行“园区化”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确保和提升了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注重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建设的推进,促使区内各级各类幼儿园将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园课程凸显生活化、游戏化,办好“让儿童更幸福的学前教育”。近三年来,5所幼儿园获评省一级幼儿园,3所幼儿园预评省二级幼儿园,30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二级幼儿园复评。我区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区)。

四、下阶段打算

下阶段,我们将总结提炼品牌创建试点经验,及时组织召开品牌建设现场会,结合区划调整,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创品牌提质量促均衡”为目标,扩大创建对象,丰富创建内涵,充分发挥“三大工程”作用,完善发展支持措施,不断深化品牌建设,提升办园质量,促进区域均衡。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一

2016年海曙区文化市场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海曙区文广新闻出版局

2016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指定区文广新闻出版局作为“双随机”抽查监管工作的试点后,局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区域内文化执法实际,主动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大胆创新监管方式,通过出台实施方案、研发“海曙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双随机’抽查系统”软件、规范抽查流程等举措,实现“双随机”抽查任务的随机化和完成工作的规范化,做到执法全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6年底,共开展随机抽查15次,检查场所75家次,场所覆盖率9%,场所类型覆盖率100%,街道覆盖率100%,检查合格率97.1%,达到了随机抽查客观性、公正性的目的。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提前谋划,抓好部署落实。2016年1月,按照上级关于推广文化市场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立即启动了相关工作,并将“双随机”抽查工作纳入区文广新闻出版局2016年度重大改革事项,全力推动、全程督导、全面保障。先后印发了《海曙区关于全面推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海曙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双随机”抽查监管全面推行实施方案》和《海曙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双随机”抽查细则》等一系列文件,明确组织领导、抽查机制、实施原则、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成立了“双随机”试点领导小组和专项课题组,探索适合我区文化市场现状的“双随机”抽查模式、抽查内容和主要流程。

    (二)试点推进,研发抽查系统。为解决“双随机”人工摇号、抽号存在的随意性、机械性问题,切实保障抽查工作的公平、公正、高效,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抽查任务多寡、抽查对象远近、抽查人员搭配等因素,按照“贴近基层、易于操作、灵活高效”的设计思路,在原有试点的基础上,于2016年7月开发了“双随机”抽查系统。平台的开发运行,解决了人与人随机搭配、人与检查对象随机搭配,抽取记录可保存,查询人员随机选派记录,实现责任可追溯。

(三)随机抽查,注重工作规范。在具体“双随机”抽查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双随机”抽查系统进行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和执法人员的随机抽取工作,自动生成《随机“抽查”记录单》并留存,随机抽查做到全程留痕可追溯。另一方面,“双随机”抽查工作力求做到三个“规范”:规范抽查频率,每月上、中、下旬各组织一次文化市场“双随机”抽查;规范抽查形式,每次通过“双随机”抽查系统随机抽取3名执法人员和5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规范反馈时限,要求3名执法人员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被抽取单位的检查,并在“双随机”抽查系统中记录检查情况及处理结果。检查情况在区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示,并上报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纳入宁波市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

二、主要成效

(一)保障市场监管科学性。随机抽查,只需输入抽查场所家次,系统便会自动列出场所目录,此举通过打乱次序,杀回马枪等方式,可以解决经营场所试图摸清检查规律或互相通风报信的难题,有效提高了经营业户的守法自觉性。同时,根据文化市场特点,考虑到歌舞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人员密集、流动频繁的因素,通过适当上调此类场所的抽查比例,实现了市场检查的公平、公正、随机、科学。

    (二)实现市场执法公正性。在岗的执法人员及执法证号全部录入系统,每次随机抽查自动抽选出设定人数的执法人员,当执法人员抽选成功后系统自动指派其中一位执法人员记录本次抽查结果,用于后续的追溯及检查结果的登记。这一做法从制度上杜绝了选择性执法,既阳光透明,又执法公正。

    (三)提高执法监管效能性。各类场所默认的初始抽查概率均等,但如若检查结果违规则自动升一级概率,检查合格则降低一个概率级别,提高抽查概率,依法依规严格惩处,形成有效震慑。下步即将推进文化市场经营主体“黑名单”试点工作,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这种“随机”中有“分级”的动态管理机制,事实上是一种实践中形成的“信用分级”,有利于建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科学管理体系。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二

2016年海曙区二孩政策生育和公共卫生服务

供给工作情况

海曙区卫生计生局

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现有一个子女的家庭都可以依法生育第二个子女。为系统分析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诸多变化,准确科学地预测出生人口变动趋势,为公共服务规划提供可靠、及时、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区卫生计生局借助第三方调研机构力量,组织开展了对原海曙区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调查工作自2016年3月开始,分方案制定、样本抽样、调研人员培训、现场调查和数据上报、数据统计及分析、完成调研报告及对策建议和结题评审等七个阶段,对全区8个街道78个社区共计2365户家庭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从意愿生育情况、生育时间、再生育/不再生育原因、政策期望、人口预测、对策建议等方面科学评估全面两孩政策对我区的影响,完善政策配套。2365份家庭样本中,剔除351份填写不全、不合格样本,有效样本为2014份,样本有效率为85.16%。2014份有效样本中,有2010份为已生育1个子女家庭,3份已生育2个及以上子女,有1份尚未生育。女性为主要调查对象,占比95%以上。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海曙区育龄家庭生育意愿水平。2014份有效样本里面,表示想再生育的有215人,占10.68%;已怀孕的有44人,占2.18%,两项合计可推算海曙区育龄家庭两孩生育意愿为12.86%。可见,全面两孩政策虽然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肯定,海曙区两孩生育意愿相对不高。相比之下,全国2015年二孩生育意愿为18%左右(国家卫计委《2015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台州市为16.8%(《台州晚报》2016年7月14日),湖州市为16.37%(《湖州晚报》2016年8月3日),海曙区总体低于全国与省内平均水平。

(二)影响海曙区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因素。对于愿意生育两孩的原因,受访者多是基于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包括希望孩子有个伴、喜欢孩子、增加家庭乐趣等。对于不愿意生育两孩的受访者,49.52%的人是因为没人帮忙照顾孩子,48.95%的人是因为工作繁忙、精力有限,37.48%的人是因为经济压力,33.21%的人是因为身体状况,其他还有教育成本、生育政策及生育成本等诸多因素。对此,被访者在政策期待方面也出现了明显倾向。有1287位期待教育公平方面出台政策,占比63.90%;有1199位期待更多更好的医疗卫生政策,占比59.53%;其他依次为期待妇幼保健、女职工权益保护、住房改善、就业机会及其他方面的政策出台,分别占比为42.20%、38.38%、35.25%、33.12%、3.53%。

(三)对全区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是高龄孕产妇增多,出生缺陷风险增大。调查显示30—39岁人群生育意愿最为强烈,且生育时间较为迫切。据区妇保院统计,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新政实施以来,至12月31日我区有4500例孕妇建卡,较去年同期增加22.18%,创下了近5年来同期建卡最高数。其中二胎建卡1443人,存在各种高危因素的户籍孕产妇占比高达76.72%左右。短期内高龄孕产妇人数的增多,必然会增大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对全区出生人口素质带来一定影响。二是未来两年可能出现生育小高峰。两孩政策出台后,一些舆论认为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后会出现生育堆积现象。但生育毕竟受多方因素影响和制约,从准备生育到完成生育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加之海曙区两孩生育意愿率总体不高,所以应当不会出现生育堆积现象。但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时间窗口,那些一直想生而以往受政策限制无法生育的家庭会急迫申请进行再生育,本次调研也显示,育龄家庭中有66.98%的家庭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再生育,有29.77%的家庭计划在未来3—4年内生育两孩,因此未来两年出现两孩生育“小高峰”的可能性值得关注。

三、相关工作举措

一是完善妇幼机构建设,构建优质服务网络。完善危重症孕产妇救治网络体系,成立由区妇保院院长为组长的危重孕产妇围产儿应急救治小组,落实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从加强培训、健全制度、提升能力、完善配置等入手,切实提高辖区医疗机构产科服务质量,确保母婴平安。不断优化妇幼保健门诊流程、科室布局、硬件设置及人员配备,切实提升基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为孕妇、婴儿提供温馨、人性化的健康服务。目前,全区8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五星”级孕产妇保健门诊、儿保保健门诊各2家,“四星”级孕产妇保健门诊5家、儿保保健门诊2家。

二是优化避孕节育举措,引导群众优生优育。利用计卫服务网络,建立多渠道、多方位、开放式的药具免费发放服务网络,并在区妇保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科设置了药具展示柜,在街道家庭婚育保健服务站、社区服务室、小区物业处或门卫、大专院校、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大厦楼道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免费发放点,形成5分钟服务圈。同时,通过科普宣传、个性访谈、电话上门等举措,广泛动员与引导育龄群众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和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指导。避孕药具及产后、术后随访服务率达到100%,最大限度地保护育龄妇女身心健康。

三是构筑三级防护屏障,有效预防出生缺陷。一为孕前检查,大力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及妇女健康提升工程,切实发挥卫生计生资源融合优势,开展婚育咨询师与新婚家庭签约结对工作,免费为新婚家庭提供婚、孕、育全过程咨询指导服务。目前,全区已有9000多对计划怀孕的家庭参加婚育咨询签约结对服务。二为产前筛查,广泛开展产前筛查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群众知晓率和重视度。对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干预与指导,做好治疗与随访。三为新生儿筛查,继续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项目实施方案,提高筛查质量和可疑病例的召回率,加强患儿的管理随访。

下步,我们将加快改进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整合服务流程,在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工作中实现民生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总体而言,生育和抚养第二孩对家庭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夫妇、第一孩、父母、家庭及社会都会产生特定效应,并间接影响着家政服务市场、婴童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市场、房地产市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个层面,政府部门必须更注重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强化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社会保障的完善,在政策调整中灌注更多民生含量,把“全面两孩”这件惠民生、利长远、合民心的好事办好。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三

2016年海曙区公益一条街建设情况

海曙区民政局

为认真贯彻十八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市委提出的补齐民生公共服务领域短板要求,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海曙区政府和市民政局在海曙区周江岸路精心打造了公益资源的有效集聚地、社会组织服务广大市民的集聚地——宁波公益街,取名“善集”,意为公益行善集聚之地,由海曙区民政局主管,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运营管理,一期共入驻11家社会组织,并于2016年9月22日正式开街。公益街通过平台集成,促进公益资源的有效对接和整合,使之成为公益资源的汇聚地、爱心善举的策源地、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地。

一、谱好公益事业“进行曲”

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结构性、体制性为主的“民生短板”日益显现,民生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加重,社会建设也正经历着以“上下互动、融合共治”为主要特征的深刻变革。这些都要求公益事业回应民生诉求,强化顶层设计,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益街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各类公益资源集聚的“孵化器”,成为关爱弱势群体的“爱心桥”,成为政府依托社会组织提供精准公共服务的“大平台”,成为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根据地”,引领全市社会组织和公益事业迈向新高度,为补短板、深化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积极努力。

二、打好公益资源“组合拳”

(一)搭建新平台,汇聚“公益心”。公益街旨在集聚全市各类公益性资源、要素,坚持把握“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一是公益产品展销中心,吸纳有市场吸引力的公益产品,通过营销创造就业岗位,增强公益组织的造血能力。二是公益服务集聚中心,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打造公益服务的行业示范窗口。三是公益活动体验中心,建设市民积极参与公益的理想环境,发展现代公益文化。四是公益人才创业中心,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公益领域,引领公益创新,实现创造经济财富和创造社会价值同步发展。

(二)借鉴新载体,规划“公益策”。公益街旨在运用现代各类社会化手段、方法,坚持突出“四个并重”的发展理念。一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既注重服务的公益性,也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是展示与营销并重,既展示公益组织的风采,也注重市场营销,使组织逐步成长为社会企业。三是线上与线下并重,既发挥公益实体店的作用,也利用互联网作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市场营销。四是协作性与独立性并重,既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挖掘社会组织自身的造血能力。

(三)打造新范本,筑梦“公益圈”。公益街旨在构筑全市标准公益路径,“一站式”培育社会组织。目前,海曙区已构建起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公益组织孵化园——公益类社会组织——公益街于一体的公益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心面向想做公益的社会组织,孵化园面向有成长性公益组织,公益街面向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组织;三者共同构建“公益生态圈”,从而为公益组织提供一条完整的发展路线。

(四)融入新元素,展现“公益秀”。公益街旨在融合当下各类特色公益内容,网罗了户外救援、心理健康、婚姻家庭等新型社会组织,并且具有直观的、可体验的特点。如宁波市应急救援志愿联盟面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推出安全类教育培训和活动保障等服务,使参与者对户外救援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又如广安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将养老服务网络平台、智慧养老系列产品等嵌入传统为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的精准、个性、多样化。

三、做好公益服务“新文章”

(一)坚持市场方式配置公益资源。公益街秉承特色化、差异化两大市场精神,强化入驻社会组织的产品意识,从公益生态系统的源头开始用好“市场之手”,充分挖掘造血能力。公益街在筛选社会组织的过程中,坚持选择基础好、理念新、管理优且拥有自己的公益产品和特色服务的社会组织,并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确保入驻的社会组织具备生存发展的能力。公益街还建立了入驻组织淘汰机制,对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未达到发展目标的社会组织将被淘汰出局。

(二)坚持竞争意识培育公益组织。公益街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品质为关键,以社会协同为策略,以营销策略为手段,让公益组织直面市场的检验和竞争,努力让公益组织成长为有造血能力的社会企业,使公益也能创造利润,也能成为新的职业,更好地吸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一起创”为500多人提供了创业技能的培训,慈善商店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0万余元,解决了3个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三)坚持优化供给促进供需对接。公益街依靠入驻社会组织的资源和自身的平台效应,搜集、整理、汇总服务对象和社会力量的供需信息,发布需要社会组织承接的服务项目信息和社会组织开展的服务信息。公益服务求助者与志愿者可以在公益街常态对接,互通公益服务供需信息,让服务与需求“零距离”。同时,公益街加强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的供需对接,发掘公益多重公开渠道,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接触保障公益信息的宣传效应。

(四)坚持营销思维增强公益活力。公益街打通市场和销售脉络,鼓励社会组织研发新产品、生产拳头产品。如今已有宁波风景扑克、宁波风情杯等新产品出现,并且受现代公益的流行趋势启发,增加了许多“小确幸”元素,为今后规模化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此外,公益街尝试使用大数据作销量分析,利用市场营销手段作推广。比如,毛衣编织等传统公益产品企业在看到数据分析后,主动改变思路,改织披肩迎合市场。这不仅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促进了社会组织造血机能,也为社会组织向社会企业转型设好铺垫。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四

2016年海曙区构筑群体性欠薪预警“智慧天网”工作情况

海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群体性欠薪事件数量规模、影响程度日益增长。为此,海曙区于2016年7月正式运行海曙区群体性欠薪预警信息系统,成功实现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合一,为防范处置群体性欠薪安上了“智慧天网”。截至2016年12月底,系统已录入企业数据6万余条,社保数据3.8万余条,企业信息10万余条,用工信息30万余条,以及社保、地税、国税、用电、用水欠费数据3900余条,触发及处理“三色预警信息”1069条,成功预警和化解处置群体性欠薪案件10余起。

   一、主体功能与运行机制

“海曙区群体性欠薪预警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是“一轴双核两翼四转变”,即以企业信息“大数据”为轴心,联动“自动分析预警”和“企业分类监管”两个核心功能,拓展“地理定位导航”和“数据分析统计”两个辅助功能,实现人工监管向技术监管、被动举报向主动预警、静态台账向动态分析、单兵作战向联动处置四个转变。

一是联合构建轴心“大数据”。依托区信息中心平台,整合各部门政务资源建成企业信息“大数据”,包含法定代表、所属街道、劳动用工情况等企业基础信息,社保、国税、地税、水电等费用缴纳信息,以及司法、教育、卫生等企业征信信息,为系统内各模块运转提供数据支撑。该数据库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适用于劳动监管,也适用于公安、税务、教育等其他相关部门监管。

二是自动触发欠薪三色预警。设立79条欠薪预警模型和3个等级的预警提示。触发一条欠薪预警模型的,发布黄灯预警;同时触发两条黄灯的,升级为橙灯;同时触发3条黄灯或2条橙灯的,升级为红灯。根据预警提示,工作人员即对相应企业违规、违法信息进行现场核实、处置,并根据预警核实情况分别进行预警消除或立案跟踪,直至所有事件处置完毕,预警完全消除。

三是智能实施企业分类监管。通过“大数据”对企业的运行轨迹进行整理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估企业“健康状况”,实现动态化监管。根据有关法规规定,设立151条企业违法行为,出现一个违法行为的视为一般违法;同时违反两个一般违法行为的视为严重违法;同时违反三个一般违法行为或两个严重违法行为的视为重大违法。根据违法情况将企业划分为绿、黄、橙、红四色劳动保障信用监管等级,按照不同等级设定预警值并对企业进行相应监管。

四是一键实现地理定位导航。系统内搭载了2.5维电子地图,可根据街道、社区、网格的划分,直观显示区域内企业各类信息及地理位置。一旦发生预警,即可通过快速入口直接定位到涉事企业,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预警调查和应急处置。

五是定期开展信息分析统计。根据日常运行结果以及各职能部门信息数据,后台数据分析系统可定期形成群体性事件等级分析、联动单位数据分析、月季(时间点)用人单位等级及用人情况分析、年度分析报告等六大类168项精确统计报告,为其它类似案件提供分析支持,并供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决策参考。

   二、现实探索与建设成效

“海曙区群体性欠薪预警信息系统”由海曙区自主开发,属全省首创。在建设过程中,海曙区始终坚持一流设计、科学规划、核心突破、闭环思考,使系统更具实用性和功能性。

一是科学论证、试点先行、不走弯路。项目的开发建设得到海曙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论证,避免建设过程中因前期工作不够出现严重问题而影响整个建设进度。全面启动前,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望春街道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试点建设,在试点运行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为全面推开“群体性欠薪预警信息系统”奠定基础。

二是主攻轴心、高点定位、不走捷径。海曙区把项目建设重心放在“数据桥”的搭建上。一方面,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对初始数据进行首轮“机选”,排除个体工商户;与街道经济、安监、综治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复选”,过滤假地址和无实际经营等企业;根据劳动监察日常采集信息进行三次“精选”,人工筛除或者补充已变更的企业信息。人工筛选入库后,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排摸核实企业实际情况,确保基本数据不漏、不假、不错。另一方面,专门针对系统功能出台了信息报送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等长效机制,规定联动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共享单位会商会”,每月通过系统接口报送相关信息,并对报送的范围、内容、方式及考核方法进行了逐一明确,确保欠薪预警信息实时化同步。

三是分级响应、联合处置、不掉链子。以“建立数字化劳动监管大平台,实现群防群治大格局”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海曙区依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欠薪事件工作机制》和《海曙区处置突发群体性欠薪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区有关部门、街道、社区三级响应责任,在处置上实现全区域、分层、分级管理。发生预警后,由街道、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前往核查、取证,简单情况由网格员就地处置并通过系统录入核处结果;重大欠薪隐患由系统向区劳动监察大队发出预警指令,按照包干分片机制,派出监察员或处置小组前往处置。一旦事实成立,立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依法依规处理。试运行阶段,通过上门实地核查,共发现13家企业出现欠薪隐患,其中4家企业欠薪情况较为严重。经过及时预警处置,该4家企业已在区劳动监察部门指导下提出解决方案,欠薪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三、进步拓展与攻坚方向

“海曙区群体性欠薪预警信息系统”的建成和应用提高了精准化、前沿化防范处置群体性欠薪事件的能力。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完善运行机制,力争作出有效示范。

一是拓展系统功能,开发移动APP。尽快开发上线移动终端,做到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协调配套,努力打造群体性欠薪信息系统升级版。目前已与移动公司达成项目合作意向,计划订制专用平板电脑,配备至每个网格员,为更好地开展实地化、实时化信息采集、现场处置提供技术保证。

二是扩大数据采集,建强信息网络。在现有信息基础上,争取挂接物业费、企业信用情况等更多信息,让海量的信息数据真正成为实现预防预警、精确防控的源头活水。同时,扩大系统利用面,向更多政府部门开放端口,利用“大数据”掌握区域内企业经济动向等,减少部分数据重复采集、重复统计的情况,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数据。

    三是完善处置机制,发挥终端效应。进一步探索建立群体性欠薪预警应急联合处置机制,连接区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健全完善欠薪处置扁平化的指挥体系,最大限度实现“大数据”引领下的精准研判、精确指挥。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五

2016年海曙区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

工作情况

海曙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清单是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举措。2016年,海曙区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思路,立足自身实际,牵头开展了全区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工作,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群众改革获得感。

    一、明确导向,凝聚共识,合力部署公共服务事项“新工作”

    (一)导向引领,规划到位。一是问题导向,明确任务。目前,已对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事项实行了清单式管理,而公共服务事项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基于这些问题,区编办结合权责清单运行情况,牵头全面梳理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二是目标导向,细化任务。牵头制定实施《海曙区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明晰梳理范围和内容,并对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三是责任导向,形成合力。建立由区编办、区审管办牵头,区政府办公室、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法制办等部门组成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并监督指导梳理工作,审议公共服务事项和相关配套制度,协同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会议统筹,部署到位。一是召开全区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部署会。区领导作工作动员,提高全区对公共服务事项工作意义的认识,区编办和区审管办负责人作具体工作部署。二是召开全区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培训会。制定编印并分发《培训手册》,各街道、区级各单位及相关国有企业、中介机构相关人员共90余人参加培训会。培训结合实际事例,对公共服务事项的梳理范围、梳理原则、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办事指南表填报原则和工作流程等内容进行讲解、演示和指导,进一步厘清公共服务事项与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联系与区别。三是“互联网+”线上培训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培训微信群和QQ群,并适时组织现场办公,进行一对一的业务指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各部门系统明确梳理要求和标准,掌握梳理方法和内容,提高梳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全面梳理,严格审核,上线发布公共服务事项“新版本”

(一)开展“全面梳理”,让服务家底“亮出来”。一是试点先行,梳理教育系统事项。立足区情,将教育系统事项作为梳理工作的切入口,协助教育部门梳理汇总统一模板,并通过分类整合,将事项细分为高校、职高、普高、教辅等几个大类,并将公共服务事项拓展延伸至区级义务段学校和幼儿园。研究、总结教育系统事项梳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为下一步梳理和公开全区公共服务事项奠定基础。二是以点带面,确定全区梳理范围。一方面,对照“三定”方案、权责清单和市级样本,确定梳理单位范围为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街道、相关国有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另一方面,按照“全覆盖”的要求,重点突出有关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就业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事项,全面排摸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行政管理中的便民措施。三是分类推进,划定服务事项类别。在明确事项梳理涉及的单位和梳理事项范围的基础上,将全区公共服务事项划分为教育、卫生计生、市场监管、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中介服务等27个服务行业,以及查询、培训、缴纳、检验检测、评估、认证等19个服务类别。

(二)实施“二报二审”,让服务清单“定下来”。一是办内齐心,开展“一审”。根据市级目录,结合部门和街道意见建议,制定并下发部门和街道公共服务事项模板,各单位根据模板报送“一报”公共服务事项。全办分成三个审核小组,分工对各单位“一报”事项进行初审,主动与各单位做好咨询、协商、调整工作,梳理汇总我区各单位“一审”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二是内外合力,组织“二审”。采取“分组分工、会审会商”模式,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各自选派专人对各单位“二报”事项开展联合“二审”,并由编办牵头汇总各成员单位梳理意见和建议,交由联席会议集体会审,最终形成公共服务事项“二审”目录,确保公共服务事项全面、合法、合规。三是市区联动,完成会审。派专人参加市编办组织的对各县(市、区)公共服务事项会审工作,采用“应报尽报、纵横对比”的具体方式,纵向对比市级样本、横向对比县(市、区),结合区域特点,新增模板外特色公共服务事项38项。最终,我区公开发布涉及26家区级单位(17家政府部门、8家街道和1家直属事业单位)、136家下属事业单位和行政审批中介机构,共计768项公共服务事项,其中涉及区级部门的为295项、直属事业单位为17项、街道为456项。

(三)唱响“外宣声音”,让服务事项“活起来”。在全区公共服务事项确定后,同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宁波公共服务微信平台上线公布、全面公开。依托多种平台、丰富宣传方式,结合全区性会议、部门专题会议、政府办公大厅、81890求助热线服务等平台播放动漫宣传片、推广公共服务事项公众号,以张贴宣传画、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向街道、社区、办事窗口宣传推广公共服务事项工作,确保公共服务事项宣传工作到位,提高群众认知度和获得感,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创新机制,提质增效,做好完善公共服务事项“新规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三化”为目标、以“三机制”为抓手,实时动态调整公共服务事项及办事指南、办事流程,优化、细化服务内容,持续深化推进改革。

    (一)“三化”指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流程简化探索公共服务事项进驻行政审批大厅,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构建统一的综合服务窗口,形成一站式服务。二是质量优化健全完善首问责任、一次性告之、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重点整治慵懒散拖、推诿扯皮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三是网上办理便捷化着力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一网”通办。

(二)机制保障,进一步增强服务效果。一是建立与群众互动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利用公共服务信息系统、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渠道,推动所有公共服务事项信息可查可用。二是建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动服务信息跨部门、跨区域、行业互通共享、校验核对,促进部门间公共服务相互衔接、协同办理。三是建立效能评估和监督考核机制。充分运用政务服务网电子监察系统,发挥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作用,确保服务过程受监督、可评估。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六

2016年海曙区国资处置首次进行网络拍卖

工作情况

海曙区财政局

国有资产拍卖是国有产权转让的一种方式,也是目前处置国有资产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国有存量房处理主要采用委托拍卖公司拍卖的方式,但由于成交率不高、竞拍客户少、运行成本大等问题,拍卖效果始终不够理想。2016年,我区在全大市率先引入第三方竞价平台,开展存量房屋“淘宝网”网络竞争性拍卖,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去库存,达到处置过程公开透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2016年,区财政局共推出四批次参与竞拍存量房,其中商业用房47套、住宅用房7套,四次竞拍共计成交商业用房39套、住宅用房1套,成交溢价率均在13%以上,部分商铺溢价率高达49.23%。拍卖吸引了近4万人围观,近200人参与竞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网络竞拍概况

近年来,我区国有存量房处理主要通过委托拍卖公司拍卖的方式,2014年—2016年,共挂牌拍卖房屋74套,其中成交50套,流拍24套,占总数的32.4%,拍卖成交率总体不高,保值增值效果不够突出。2016年,区国资管理中心、区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办公室联合推进区国资网络竞拍工作,委托宁波市南天房地产经济有限公司具体操作,区财政局与区经房办、征收办负责房源筹集和准备工作,所有参与拍卖的存量房屋起拍价均由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市场价进行评估。

二、主要做法

一是基础“牢”,做好前期入驻准备。做好拍卖前市场调查摸底工作,对拍卖标的物和市场需求进行分析评估,提高房源与市场适配性。以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的名义入驻淘宝网开设账户。做好竞买公告、竞买须知、不动产评估调查表,竞拍商铺图片等拍卖入驻流程,供竞买人查阅。

二是宣传“广”,深度挖掘购买潜力。通过《宁波日报》、《宁波晚报》、房产中介企业内部报刊、二维码宣传广告等多种媒介平台刊登房源信息,特别对建筑面积、地理位置、评估价格等竞拍人关心的重点进行详细说明,对有意向的竞买人提供电话咨询或实地勘察服务,提升房源推介度。

三是模式“优”,提高竞拍参与热情。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竞拍流程,竞买人只需要通过支付宝实名认证、交纳保证金,就可参与竞价拍卖。设置延时出价功能,在竞价活动结束前,拍卖最后2分钟如有竞买人出价,系统自动延迟至5分钟,争取最大溢价机会。

四是管理“严”,确保房产顺利过户。拍卖结束后,督促买受人按照《竞买须知》相关约定支付款项,履行后续交易手续,协助办理按揭及产权过户等工作。同时做好前期工作经验总结,动态完善国有资产网络拍卖相关程序。

三、取得成效

一是借助网络优势,国资处置更加高效。传统的定向进场交易方式参与面相对较窄,容易造成流拍或低价贱卖。而网络拍卖拥有无地域限制、竞价周期较长、潜在竞买者广泛等优势,能进一步降低传统拍卖所需的场地、人工等费用,有效降低暗箱操作可能性,通过充分竞价促进标的物价值最大化,使国有资产处置更加高效透明。

二是创新宣传模式,市场参与更加充分。网络竞拍充分利用“传统+创新”的立体化宣传网络优势,在借助《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传统媒介宣传推广基础上,针对不动产客户地缘性极强的特点,引入南天房产等专业市场中介力量,以其行业刊物和门店宣传广告为重要推广媒介。同时为拍卖房产定制二维码“身份证”,通过手机“扫一扫”吸引更多潜在买家。

三是契合市场规律,需求评估更加科学。网络竞拍充分借助竞价数据实时更新等网络拍卖优势,引入房产中介等第三方市场专业力量,在竞拍前充分衡量当前经济环境,科学评估区域市场供需状况,更加强调供需适配,避免房源供不应求或无人问津等情况出现,有效节约行政资源,确保拍卖顺利高效进行。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七

2016年海曙区审计全覆盖工作情况

海曙区审计局  

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各级审计机关努力的方向。由于受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手段方法的制约,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还面临着许多困难。海曙区审计局从2013年起,积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先后开发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系统、政府资金审计管理系统和经济责任审计平台,“两系统一平台”的运用,从技术上破解了审计监督全覆盖最大的制约瓶颈,初步实现了对“公共资金、公共项目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审计监督的全覆盖。

一、强化三大保障,奠定审计信息化的实施基础

(一)领导重视支持,强化组织保障。市审计局领导多次调研指导海曙审计信息化建设,区委书记、区长两次共同听取联网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意招聘事业编制计算机专业人才、投入百万进行系统开发和购置服务器等软硬件设施,要求区财政部门支持配合联网审计工作,各级领导的重视为区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数据安全先行,强化制度保障。为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区府办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通知》两项制度,通知意见促进全区上下各部门统一了思想认识,畅通了各部门间获取基础数据的渠道,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数据采集基础;区审计局出台了《海曙区审计局信息系统及网络安全执行细则》,对系统使用和数据保密作出严格规定,采取授权管理制度,只允许每个审计人员只能看到审计所需的数据,以保证相关数据的安全。

(三)培养引进并举,强化人才保障。区审计局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近几年,先后派遣了8名审计人员到审计署、省厅参加计算机培训,有3名审计人员获得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5名审计人员获得省级资格,还有2名审计人员分别获得审计署计算机审计领军人才和能手人才,另有2名审计人员有计算机专业学历背景。通过选派骨干参加全国地方债务审计、社保审计、土地审计和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等大项目,积极编写计算机审计案例,审计干部的业务能力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二、坚持三大原则,全力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一)坚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原则。经过多地的调研,审计信息化已开展多年,各地现成的做法经验可供借鉴参考,不必从零开始,应当“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区审计局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进行高起点谋划,避免了走弯路,大大缩短了开发进程,扩大了开发成果,实现了事半功倍的开发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区审计局多次向区主要领导、区人大财经工委领导汇报;向省审计厅、市局信息中心取经;向南京玄武区、杭州、嘉兴、丽水、海宁、鄞州和上虞等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成功的经验做法区审计局多次与相关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商讨,最终确立了“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和“边开发、边学习、边应用、边完善”的开发模式,要求开发出“实用、好用、管用”的系统,同时培养一支“不走的开发队伍”这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二)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系统开发过程中始终遵循“为用而建、先有思路后有模块”、“建了能用、用要持久”的基本理念,紧紧围绕财政、投资、经责三大主业开发建设相应的系统平台。每一个系统,也是围绕问题出思路,根据思路建模块,模块应用再完善。如全市率先开建的政府资金审计管理系统,针对汇报人大情况要细、延伸审计要准、债务情况要全等特点,将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和政府债务等区级层面涉及到的全部政府性资金数据纳入系统,将预算编制数据、支付流水数据、业务数据、财务数据通过相关字段进行关联,建立了11大类120余个分析模型,实现了“不翻凭证就能核实、足不出户便能延伸、鼠标一点就出结果”的目标。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对整个协助审计过程中所有报备的资料、数据、操作人员和时间等信息均记录在系统里,留有痕迹,通过系统的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实现审计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协审工作绩效的在线考核,有效地解决了为人诟病的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结)算审计周期过长的问题。该系统还开通协审微信签到功能,利用对账人员签到位置、签到时间以及现场上传照片等要素,通过系统管理和人员分析,确定双方人员是否在位,从而确定是否因施工单位对账人员不到位造成的延期,解决了决(结)算审计工期过长而责任不清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平台中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可按问题类别、责任界定等相关信息实施检索,审计发现问题及金额的汇总和分析,各类审计线索补充和完善,为进一步提供被审计干部的个性化评价积累素材,为深入剖析审计问题形成原因、解决体制机制制度漏洞,扫除阶段性的内控盲点提供数据佐证。

(三)坚持学干结合、以我为主的原则。区审计局始终坚持“一手抓系统平台开发、一手抓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安排计算机审计人员全程参与系统开发,与软件开发人员共同采集、清洗、转换数据,创建模型,同步掌握数据采集、模块扩展和系统维护,使区审计局计算机审计人员能独立完成从数据获取到最终建模的全过程;审计业务人员积极参与系统开发,与软件开发人员、计算机审计人员“同频共振”,在互相交流中产生思路,形成共识,共同构建审计模型,进行数据验证,使每一个审计模型都能体现审计人员的理念,符合实际需求,确保系统运转高效、结果正确。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形成以审计人员为主导、系统开发公司协助的模式,打造一支“不走的开发队伍”。

三、开发建设并行,审计信息化助推全覆盖成效初显

通过这几年审计信息化探索和实践,“两系统一平台”的开发应用,助推海曙区审计全覆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实现了有广度的覆盖。一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审计关口前移,使审计项目从建设单位申报立项伊始就纳入了审计监督视野,做到了全过程监督。二是政府资金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切实提升了审计覆盖面,有效消除了审计盲区,真正做到了对财政本级两本预算、全区123家一、二级预算单位财政财务及业务数据的全面审计,并且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覆盖,对承载财政数据管理功能的信息化系统也予以了审计。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平台的运用,实现了审计信息线索纵横对接、多维利用,扩展了监督格局和方式,使得审计成果有效后延再利用。

(二)实现了有深度的覆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微信签到功能、考核监管机制等,实现了对业务操作环节和对账现场的有效监控,解决了传统管理中责任界定不清、问责依据不足的问题,切实加强了对项目和协审工作的监管。政府资金审计管理系统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分析,并利用穿透技术对预算资金从来源到去向全程跟踪,实现了对宏观性问题的有效揭示,又将微观性问题查深查实,审计反映问题既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也有典型的个案列举,审计评价更为有理有力,受到区人大和区政府的高度认可。“两个系统一平台”建设同时注重部门协作,开展编制管理、津补贴发放等联合检查,通过多方合作,凝聚监管合力,强化监管力度。

三)实现了高效率的覆盖。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管理系统高效地完成了信息上传下达、审计资料传送、问题传输反馈等工作,大大减少了中间反复呈送环节,协审人员操作流程化管理,审计成果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审计整体效率。政府资金审计管理系统大大缩减了数据统计整理时间,在近两年财政同级审中,1—2人就可完成财政本级及部门预算执行数据的全面分析,为审计人员延伸走访、重点核查问题节约了宝贵时间;在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中,实现了预算部门相关数据的批量分析、横向对比,直接锁定待查重点和疑点。大数据集中分析筛选疑点,有的放矢开展现场核查,较好地解决了审计力量不足的难题,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四)实现了有成效的覆盖。在财政同级审、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卫生事业费专项审计调查中,通过相关系统的使用,发现了30余个常规审计难以发现或难以全面统计的问题,通过专报反映、线索移送、督促整改,促进各单位出台完善制度11项,促进资金盘活存量资金4.36亿元,发现疑点并移送案件及问题线索3起。审计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也大大推动了其他工作的开展。三年多来,海曙区审计局核减资金52194.20万元,领导批示51篇次,移送案件及问题线索13起,促进各级出台制度84项(其中区级层面27项)。有2个项目获得省审计厅优秀,4个项目获得市审计局优秀和表彰,3篇信息化相关案例及论文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区审计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审计机关,获评市重点工程先进集体、重点工程服务金奖单位等集体荣誉称号多项,多名同志被授予全省审计系统先进工作者、市审计先锋和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一支素质全面、梯次健全、满足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转型要求的干部队伍初步形成。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八

2016年海曙区数据开放试点工作情况

海曙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政府部门在履行行政职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采集和储存有海量的数据,尤为重要的是,其中涉及大量的人口、地理、组织等基础性数据。所谓开放政府数据,即指可以由任何人自由、免费地访问、获取、使用和分享政府数据。政府数据开放,不但能帮助政府提高自身透明度并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的重要推力。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加强数据资源规划建设,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数据应用,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注重数据安全保护。

一、主要做法

海曙区自2012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网络基础设施、政务数据整合、智慧应用体系等诸方面均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为实现政府信息的高效公开和深层开发,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便捷获取和对公众需求的有效引导,2015年海曙区完成了海曙区数据开放平台一期建设。在一期平台的建设中,开放了17个大类,188个小类,共21万余条数据。2016年海曙区正式启动数据开放平台二期建设,致力于将政府数据开放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政府运转的效率和城市发展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对市民的服务水平。

海曙区数据开放平台连续两年(2015年、2016年)列入宁波市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平台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从数据自身的角度,基于社会需求,平台开放尽可能多样、高质的党政部门、公共机构数据;从数据发布者与利用者角度,立足用户体验,平台具备数据获取的便捷性,健全数据使用的追溯性,从而推动有效公开的沟通,为进一步发展城市开放数据生态圈打下坚实基础。

二、特色亮点

(一)优质的平台体验。平台完美实现体验的便捷性。在数据导航上,平台具备合理而简明的分类;在搜索功能上,平台为用户提供按特定属性(如下载量、更新日期)进行排序搜索的功能。平台具备数据交易功能,在该模块中,政府、企业、社会机构能发布数据,协商确定数据价格,最终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实现在线支付,并确认移交数据。数据交易模块可以实现便捷友好的数据交易体验,交易过程全程记录监控。

(二)多样的数据采集方式。海曙数据开放平台以多种采集方式对各大公共服务网站、政府或部门网站和海曙区政务信息资源中心的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收集汇总,按照一定的目录体系规则进行规划分类,对社会开放,为企业和个人对政府数据再利用提供支撑。平台数据集有四类来源,分别为人工采集、网站接口推送、海曙区政务信息资源中心推送和第三方数据返回。数据采集涵盖了社会公共数据、政府开放数据和企业反哺数据等方面,使数据开放平台可不断健全数据类别和数据量,实现平台可持续发展。内容涵盖教育、交通出行、便民服务、医疗卫生、企业信息、志愿公益、标准地址信息等领域。

(三)较为完善的安全机制。海曙数据开放平台严格遵守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数据一律不开放。此外,平台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安全机制。一方面,在数据采集面,建立并健全审核制度,对于互联网采集或官方已发布的公开数据不再做审核,仅核对采集过程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直接开放,保持原有的公开性和权益;对于尚未公开发布的政务数据,由原数据提供方或数据对应职能部门审核,确保数据权威、准确和数据脱密,审核完成后方可录入数据开放平台。另一方面,在数据使用面,建立不同权限的数据服务机制,针对个人用户和企业团体用户,平台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只有完整备案的企业用户才可使用数据接口批量更新开放数据。减少了整合数据集中效应引发数据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四)坚实的数据源“后盾”。海曙区在实际智慧城区建设的基本操作层面,强抓数据的共享共用。海曙区政务信息资源中心整合12个涉及人口数据的部门,25个涉及组织单位数据的部门,数据总数达3300多万条。范围涵盖基础人口数据共享、企业基础信息共享、企业统计信息共享、组织机构定位信息共享等专项应用。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已成为全区统一的数据交换、融合、共享及服务枢纽,全区电子政务、智慧应用、行业综合应用基础支撑平台,以及全区信息资源综合挖掘与应用孵化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中心拟开放的数据经审核后可通过单向专用数据通道推送至数据开放平台,丰富开放数据的种类,并可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

三、应用成效

(一)企业团体加盟,效益初显。对于民生服务领域的第三方企业来说,大数据就是宝贵的创业资源,数据开放能促使企业快速成长。宁波已有数家企业加入了海曙区数据开放平台企业用户,成为了平台的首批受益者。如宁波本地社区O2O平台“左邻右舍”,将原来需要一支6人团队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一个区所有社区地址的采集,如今只要短短1分钟就能从开放平台上下载上万条地址信息,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二)进入国家级专家研究层面。在《电子政务》2015年第7期的文章《中国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框架、现状与建议》中,以北京、上海等地7个省级、市级和区级数据开放平台作为研究样本,专家对海曙区数据开放平台给出了中肯的评价,并对我国数据开放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三)获得国家级奖项。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上”,海曙区数据开放平台以“政务治理数据化优秀平台”入选“2015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

我们将坚持不懈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工作,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开放模式,为进一步发展城市开放数据生态圈打下坚实基础。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十九

2016年海曙区特种设备监管工作情况

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6年,在海曙区委、区政府和宁波市质监局的正确领导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狠抓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落实,突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各类特种设备整治及安全保障工作,不断提高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了辖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4020家,使用登记的压力管道工程23项,特种设备共17479台。区市场监管局共办理设备报停65台、报废18台和变更377台,受理设备施工告知323台,办理气瓶登记和补证28个,办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登记230人、复审335人、补证16人。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308家(次),处理投诉举报和信访25起,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15份,排除安全隐患108个,安全隐患整治率为100%。全区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整改合格率均保持100%,未发生人员死亡或重伤的安全责任事故。

一、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构建大监管工作机制

一是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格局。全区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监管、街道属地管理的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新模式。建立了由辖区8个街道、公安、消防、安监等13个相关部门联合参加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建立健全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考核机制,逐年细化对街道和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落实监管职责,促进监管到位。

二是深化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综合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借助街道安监所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加强部门联动,及时通报特种设备安全形势,联合各街道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定期分析通报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提高联合应急救援和处置协作水平。加强与各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督促指导街道安监所开展工作,落实有人管、有事管、有章管、有记录等“四个有”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联合监管执法机制。

三是落实企业主体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三非”(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在辖区有效杜绝了使用非法特种设备的现象。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岗位责任、操作规程、定期检查、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管理制度。针对个别使用单位未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全年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6份。2016年,辖区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100%,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取证率100%,电梯维护保养签约率100%,未发现有使用非法特种设备情况。

二、坚持日常监管和重点整治相结合,提高隐患排查和治理实效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2016年,区市场监管局结合重点风险管控要求,日常监管中着力对重点使用单位加大监管频次,对59家公共场所的重点单位开展了7次专项检查,排除隐患105起。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对技术检验和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风险隐患研判、预警和推送,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年组织开展了“蓝剑2号”高风险锅炉压力容器检查、电梯安全攻坚战等20余次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特种设备隐患大检查、大整治,进一步深化“打非治违”行动,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时效,增强查处违法行为的有效性,切实督促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

二是结合区域实际,强化电梯安全监管。高度重视电梯定期检验工作,加强电梯维保单位监管,2016年,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宁波市特检院对相关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现场综合检查,共检查电梯维保单位7家,涉及电梯使用单位12家。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现场应急反应、故障排除等情况进行严格测试检查,并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严格督促整改落实,实现闭环处置。同时加强住宅小区老旧电梯检查,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2016年,针对辖区内8个老小区使用的老旧电梯以及新小区特别是拆迁安置新小区电梯,联合相关的街道、部门分别开展专项检查,督促物业管理单位和电梯维保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加强电梯日常安全管理、维护保养等工作。圆满解决了辖区南门街道星河湾公寓老旧电梯隐患问题,指导开展了位于灵桥路侠客英雄馆商务楼的老旧电梯更新工作。

三是突出重点时段,做好“两大一重”时期的安全保障和应对工作。在大型会议、大型节日以及重要活动期间,积极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针对重大节日期间是以电梯为主的特种设备的高使用率期,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均精心部署,落实责任,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开展重点排查,保障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在G20峰会保障、中东欧博览会、人大会议等重大活动期间,加强对轨道交通站点、火车站、汽车南站等重点交通枢纽单位使用电梯安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场(厂)车机动车辆以及过街天桥、火车站广场等室外自动扶梯安全的监督检查。

三、防范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妥善处置特种设备安全突发事件。有效处置日新街地下通道自动扶梯倒溜事件,为全国同类电梯改进提供先发借鉴经验,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充分肯定。及时处理汇金大厦多业主机械式停车设备违规使用重大安全隐患,获得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在年寒潮等极端气候影响期间,对市轨道交通集团各地铁站、宁波火车站等使用的电梯安全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完善事中事后处置措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二是提升特种设备应急管理能力。建立应急处置组织体系,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认真处理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投诉、信访和网络舆情。截至2016年底,共处理投诉、信访25起,处理紧急舆情2起。依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撑,合力提升监管工作水平。

三是开展宣教活动普及安全知识。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应急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课堂”,通过多种载体,广泛宣传电梯、大型游乐设施、液化气钢瓶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市民防范和应对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依托市特种设备培训学校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确保人员取证率达100%。

2017年,面对新形势,我们将坚持依法监管和科学监管原则,建立和完善符合新海曙区域实际情况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制。针对海曙区面积大幅度拓展、特种设备种类增多、使用单位增多、安全隐患增多的实际情况,将进一步健全多元共治防控体系,推动特种设备大监管格局,既要抓好原有主城区的特种设备监管工作,重点探索开展电梯安全综合保险等工作,又要重视对西片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特别要对部分建成年限久、压力管道老化现象突出的气体充装站进行集中整治,还要不断加强特种设备监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监管履职能力,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零事故”,为海曙区打造国内一流强区夯实安全保障。


区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参阅件之二十

2016年海曙区社会化助残工作情况

海曙区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针对当前助残服务还存在与受助对象需求脱节、服务效率不高、持续性不够和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海曙区深入推进助残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多渠道扩大社会助残资源的有效供给,完善残疾人服务需求多样化与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对接,搭建起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舞台。全年依托各类社会资源有效解决残疾人需求2806件,累计服务残疾人6000余人次,残疾人满意度达到99%。

一、创新体制机制,有效盘活社会化的助残服务资源

坚持同残疾人政策保障与服务分流的发展趋势相衔接,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化助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通过创新政府购买服务、倡导公益创投、培育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盘活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以及残疾人群体自身等服务资源,畅通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服务渠道。

一是大力培育社会助残创新项目。让渡一部分的残疾人公共服务领域,向社会公开征集受益面广、受益对象直接、社会效益明显的助残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公益众筹”的模式对精品项目予以优先扶持。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涉及康复培训、家庭生活、社会融入、文体娱乐、无障碍出行、心理咨询等多层次的助残服务。与和义社工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通过流程规范、跟踪督导、绩效评估,确保项目服务的针对性和连贯性。2016年,累计投入21万元推出19个助残创新项目,牵线20余家社会组织和志愿团队全年开展特色助残服务。

二是多方联动各类公益服务平台。大力倡导公益“众筹”理念,鼓励助残社会组织多渠道撬动社会资源的配比和供给,争取资金、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年初在区助残大会上举办“爱心拍卖”活动,拍卖所得善款定向作为2016年的助残专项基金。积极借助81890志愿服务中心的“甬·志愿”、区委组织部的“锋领集市”等线上线下平台以及宁波市公益街的成立,整合全市公益资源与智库,实现困难残疾人“微心愿”的滚动发布认领、助残项目的社会众筹、残疾人创意产品的展示推介,同时还与宁静港湾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益起创”技能培训中心等多家专业机构在残疾人婚恋交友、技能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项目。

三是加快推进助残组织转型升级。成立全省首家社会助残组织孵化基地,引入专业化的督导团队,围绕“合作、培育、创新、公益”的宗旨,为成长中的助残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场地、项目指导、能力培训、成长评估、发展规划、资源拓展等支持性服务,着力打造助残社会组织创新、合作、成长的“生态园”。首批优先培育“柠檬树”唐氏儿家长互助中心、宁波“爱心同盟”等8家社会组织,促进其规范管理,逐步向公益性、专业化转型。

二、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对接个性化的助残服务需求

一是深化枢纽型社会助残平台建设。着力打造“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这一品牌,完善“发现需求—对接资源—提供服务—跟踪评估”社会系统工作模式,建立起专业的工作队伍、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规范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社会形象。2016年,“馨之园”入驻宁波市公益街、获评“5A级社会组织”,并与近百家企业和社会机构开展合作,实现残障人士需求和社会资源在一个平台内的集聚、释放、匹配和对接。

二是全面掌握残疾人的各类服务需求。在畅通来电、来访、网站、微信等残疾人诉求表达渠道的基础上,结合街道、社区、居民小区三级民情观测工作网络,通过第三方调查、入户走访、座谈交流、节日慰问、协会活动等,主动开展实时化、社会化、全方位的助残需求排摸。建立区残疾人基本状况与服务需求数据库,实现残疾人服务需求在线登记、定位、评估、跟踪和反馈等功能,梳理出涉及技能爱好类、职业发展类、社会交往类、回馈社会类、心理类、业余生活六大类服务诉求,全面提高助残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构建助残志愿服务常态化路径。深化“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建共建助残模式,“馨之园”成为全区首批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并被标注在宁波市“公益地图”中。推出党员“一人一岗”,通过“联动式体验、菜单式实践、组团式认领、亲情式结对”四大形式,有效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问题。与高校合作建立大学生助残实践基地,将高校丰富的志愿者资源、政府部门的政策资源、社区的活动资源、残障人士的多元诉求有机结合,采用“多助一”、“一助一”、“长期结对”、“动态帮扶”的志愿助残形式,实现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凝聚社会共识,持续深化新时代的助残价值理念

一是搭建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舞台。动员社会力量承接残疾人文体活动,充分利用好全国助残日、盲人节、聋人节等,开展文化沙龙、文艺汇演、健身竞技等各类活动。同时,注重榜样引领效应,促进残疾人反哺社会,提升个人价值。先后组织残疾人“学雷锋”回馈社会活动、牵线盲人作家陈效平赴高校作主题励志报告、聘请残疾人电商企业家李春根作为创业导师传授创业心得等,在丰富残疾人业余生活的同时,展现他们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风貌。

二是树立“家门口”助残服务品牌。重视发展草根助残组织,引导街道和社区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打造“家门口”助残服务服亮点,先后涌现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家门口专家号”、月湖街道梅园社区义剪坊工作室、白云街道安丰社区残障人士社区等一批基层助残典型。加大对残疾人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典型的宣传、评选、表彰力度,在2016年市政府残工委举办的“爱心宁波,助残有我”社会助残电视晚会上,我区作为承办方之一,有10个助残扶残社会组织、社会助残项目和残疾人自强之星同时获奖。

三是提炼创作社会助残宣传精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广泛宣传社会助残的价值理念、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政策措施和示范进展,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6年与《现代金报》合作开办社会助残事业相关专栏、汇编海曙区社会助残案例、制作以社会助残为背景的公益微电影——《有你,让世界更乐动》。做好实践总结与理论提升,与市残联合作,共同探索社会助残课题研究,社会助残工作呈现出充沛的发展动力。


   

 

2016年海曙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1

海曙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情况 4

2016年海曙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8

2016年海曙区实体商贸转型升级工作情况 13

2016年海曙区天一阁·月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情况 17

2016年海曙区“五水共治”工作情况 21

2016年海曙区打造“基本无蓝色屋面(立面)区”工作情况 26

2016年海曙区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工作开展情况 30

2016年海曙区安全文化示范区域创建工作情况 33

2016年海曙区学前教育品牌建设工作情况 39

2016年海曙区文化市场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46

2016年海曙区二孩政策生育和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工作情况 49

2016年海曙区公益一条街建设情况 54

2016年海曙区构筑群体性欠薪预警“智慧天网”工作情况 58

2016年海曙区全面梳理和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工作情况 63

2016年海曙区国资处置首次进行网络拍卖工作情况 68

2016年海曙区审计全覆盖工作情况 71

2016年海曙区数据开放试点工作情况 78

2016年海曙区特种设备监管工作情况 82

2016年海曙区社会化助残工作情况 87

 

 

 

宁波市海曙区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宁波市海曙区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