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曙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情况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01 11:49:38   浏览次数:3345  文字显示: 打印

      棚户区改造是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以及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海曙区作为中心城区,有半数以上的住宅小区建造于上世纪70-90年代,现有9处在册危房、460幢四级房屋,房屋使用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为切实破解危旧房难题,我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形成贴合海曙实际的棚户区改造模式,将其作为中心城区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全力落实,力争把棚户区改造打造成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民生工程”。 
      一、2015年工作情况 
      2015年,我区启动朝阳新村、高塘一村、高塘二村、西河街、秀水街等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涉及改造面积约19.44万平方米。其中,朝阳新村棚改项目共涉及征收总户数548户,房屋总建筑面积29240平方米,签约率达到100%;高塘一村、二村共涉及被征收户数1805户,建筑面积9.46万平方米,目前已做出房屋征收决定;西河街危旧房改造地块项目涉及被征收户数505户,建筑面积3.18万平方米,目前已进入征收程序;秀水街地块顺利完成房屋处理工作,签约房屋724户,生效院落(幢)达78个(总院落80个),签约率和生效率双双超过97%;推进危房解危工作,督促产权人维修加固,完成屠园巷18-19号C级住宅危房解危,建筑面积约0.14万平方米。加快棚改安置房建设,完成新开工(含货币安置)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444套(其中包括新开工望春桥二期安置房项目1744套,秀水街地块改造项目货币化安置700套),完成比例为136%。 
      二、工作举措 
      (一)创新机制体制,探索海曙模式。一是探索“改造+管理”综合保障机制。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有机结合危房解危、危旧房排查、专业机构动态监测等管理工作,探索形成“以管理带动改造,以改造促进管理”的老旧房屋更新处置机制。目前,通过结合网格化日常巡查覆盖管理、监测服务专业保障、信息化建档综合筛选、危旧房成片改造以及保险服务等一系列内容,辖区危旧房“改造+管理”一体化机制基本形成。二是探索适合海曙实际的棚改政策方案。在市级棚改文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政策内涵,形成房屋征收、回迁重建、原址重建三种棚改模式为主的海曙区棚改政策,并细化零星住宅棚改中“原址重建”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制定《2015年海曙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总体原则、项目概况、工作机制、经费考核等要求,为顺利推进棚改项目实施奠定政策基础。 
      (二)立足牵头抓总,强化工作保障。一是形成工作体系。成立海曙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府办下设办公室,同时区住建局增挂海曙区旧城改造办公室牌子,统筹做好棚改相关处置工作。二是明确工作目标。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以重点解决危旧房地块为目标,制定全区2015-2017年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主要包括朝阳新村、高塘一村、二村等项目。三是加强资金保障。成立宁波市海曙区乐居棚户区改造有限公司作为我区成片危旧住宅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承担主体,专项用于棚改项目融资并提供资金保障。 
      (三)坚持“四个不改”,突出民主自愿。一是依法依规实施改造。坚持做到“多数人没想好、不改”,“多数人不愿意、不改”,“群众利益没处理好、不改”,“法定程序不到位、不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努力形成“改不改居民说了算”的氛围,掌握工作主动性,牢牢把握底线,严格强调区政府不强求改造,改造与否由民主决策的模式,出现居民自己相互做工作、相互提醒的好现象,最终完成了意见征求阶段任务。尤其是对相关政策有所抵触的个别居民,在居民内部化解矛盾,减少工作难度。二是全程公开透明。从意愿征询到征收方案制定,再到征收签约,全程由居民互动参与,确保公开公正。对面积核定、评估机构选择等重要环节,从居民总体意愿出发,引导群众参与,做好公示以及意见征求等工作,加强民主监督。引入第三方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委托公证处对意愿征询进行现场公证计票,委托审计事务所做好签约跟踪审计。 
      (四)注重方式方法,稳慎探路推进。一是准备在前、谋划在先。在项目开始,提前从口头上征询居民意愿,并行上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给居民充分的心理缓冲期。先行组织责任街道工作人员就实施方案细则、工作流程、典型问题应对、注意事项等内容开展若干次内部培训,保证每一名工作人员在面对业主时都能“统一答复,有问必答,答必有据”,为业主科学决策、明确意愿提供准确详实的参考。二是落实责任、分组实施。由区棚改办牵头,征收办组织,落实专职人员做好棚改征收政策把关。成立现场协调组,加强各部门间沟通,把握工作进度。责任街道分工形成推进组推进项目,由街道主要负责人任各组组长,按区块落实责任,按时限推进工作。向所有住户发放记录工作小组办公室地址与联系方式的“便民联系卡”,在有限排摸基础上延伸阵地,为业主进行反复咨询提供便利。三是加强联动、及时反馈。通过相关部门、中介机构、楼道组长等收集第一手资料,如房屋出租情况、住户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小面积房屋等重要信息,做好前期统计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资料,为项目后期平稳有序推进提供保障。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在意愿征询、签约程序中每日上报区块进展情况,及时转达进度,了解和反馈居民思想动态。 
      三、棚户区改造初步效果 
      (一)促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安居问题。通过推进棚改工作,弥补了过去危旧房管理中“管而不改”的情况,带动危旧房由“单一监管”向“监管改造”转型,辖区内已基本形成危旧房长效处置机制。从我区棚改三年计划来看,这些项目均为从房屋安全常态化网格化监管、第三方房屋安全动态监测中发现并经多次筛选、核对的危旧房集中地块,实施改造后,将切实解决居民安居问题,带动社会效益,并逐步减轻政府房屋安全监管风险。 
      (二)稳增长,带动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海曙区地少人多,辖区内可投资的地产项目屈指可数。通过棚户区改造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片区居民生活环境,解决危旧房问题,同时也将增加改造地块开发利用有效拓展地产的投资空间,促进城区结构调整转型,最大程度发挥市中心优势,形成商业价值、实用价值高的新型城市中心,促进老城区有机更新。 
      (三)扩内需,刺激城市房地产业复苏。在棚户区改造中,我区通过积极引导居民进行货币化安置,有助于减少我市原有商品房库存量,同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选择货币补偿的居民一旦在市场上自由购房,将充分发挥“鲶鱼效应”,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刺激房地产业复苏。

宁波市海曙区人大常委会主办 海曙区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宁波市卓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