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两会视点 大会讲话 大会报告 大会决议 辅助材料 主席团名单 历届两会
2013年海曙区探索社区居委会委员专兼结合构建社区居民自治新模式工作情况
作者:  来源:海曙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14-03-06 08:52:05   浏览次数:3037  文字显示: 打印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弥补社区服务缺失,海曙区立足“选聘分离”框架下的“一委一居一中心”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委员专兼结合模式,建立社区居委会专职委员制度,通过居民服务居民,实现社区服务全天候覆盖,有效弥补了当前社区服务扩大化、人员年轻化、工作行政化趋势下社区管理的潜在盲区。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精细化、多样式的居民自治模式实施以来,深受社区居民的肯定和欢迎。

一、背景

2003年海曙区建立了“选聘分离”的社区管理体制,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居委会日渐边缘化。选聘分离下的社区居委会成员都是兼职工作、不取酬劳、不驻会、定期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其背后的理念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义务性、参与性的公益工作,这需要强大的志愿精神为支撑,但就我国现状来看这一运作基础并不稳固,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随意性较强。久而久之,社区居委会委员就缺乏发挥作用的动力,加上社区行政事务的不断增加,就越来越走向边缘化。

(二)随着社工的年轻化,暴露出做群众工作能力差的弱点。社工职业化的推行改变了原先社区工作者文化层次偏低、年龄偏大、素质不高问题,新进社工明显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尽管他们在工作中有自身的优势,但由于社区行政性事务的繁重,社工的流动性增加,使以前老居委会委员串家走户的工作方式慢慢淡化,对区域居民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逐渐在退化,居民对包片社工的熟悉度也不断下降,造成社工在做群众工作时难以迅速获得信任。

(三)社工由于基本不居住在本社区,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跟不上。选聘分离下的专职社工在来源上打破了地域界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改变了局限街道社区录用人员做法,但也间接造成了社区工作8小时外的服务盲区,尤其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相应的服务和措施无法跟进。

针对上述问题,海曙区积极完善社区居委会直选制度,推进社区居委会委员专兼结合,在社区居委会设立专职委员。专职委员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内设委员会工作、开展社区民主自治、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调解民间纠纷、搜集和传达社情民意以及协助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处理8小时以外的社区事务等。

二、做法及成效

(一)民主推选,推进社区本土服务在2013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意见中,明确专职委员的条件、程序、人员要求等,根据社区规模和工作需要,每个社区可设置居委会专职委员1-3名,要求身体健康,一般不超过65周岁,能够专职从事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居委会专职委员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发放工作津贴,所需经费从社区工作经费中列支。选择在白云庄社区、北郊社区为试点,从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会委员中,民主推选产生专职委员,目前全区共配备专职委员93名。此外,海曙区还制定了专职委员岗位规范,对专职委员的任职条件、产生办法、工作津贴、工作职责、评议、补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二)畅通诉求,推进社区“全程服务”。专职委员发挥本社区地缘优势,有效弥补了专职社工8小时外服务盲区,及时解决居民的难事烦事闹心事。他们随带民情日记本,通过楼道访问、小区巡查、串门聊天、早锻炼唠嗑、文体活动讲大道等灵活的工作方式,与居民保持沟通经常化和服务零距离,第一时间了解、收集社情民意,为社区和街道及时反馈信息,通过这种自下而上信息传递途径,既提高居民服务针对性,又提升小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专职委员还帮助专职社工落实白天无法完成的社保、民政、计生等服务信息传递工作,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利民政策,征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建议,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同度和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三)增进认同,推进社区“精细服务”专职委员的设立优化了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年龄结构和服务技能,实现年龄、阅历互补的优势合作,他们的家庭住址、电话、手机等基本信息在社区范围内公开,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在文明创建、维稳调解、应急处置等工作中发挥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使社区服务精细化、多样化成为可能。他们或引导居民有序停车、或劝阻居民不文明行为,或培育带动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或对影响部分居民利益的问题进行不厌其烦地思想沟通和矛盾化解,并及时通过社区反馈居民的意见建议,从而及时化解居民困惑,及时满足基本需求,进一步拉近社区居民与专职委员的亲近感,营造和谐邻里亲情

宁波市海曙区人大常委会主办 海曙区信息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宁波市卓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